公元1008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辽圣宗统合二十六年。
这一年刚过完年,大年初二,宋真宗突然把几个重要的大臣召集到一起,像宰相王旦、参知政事王钦若这几个,神神叨叨地跟他们讲了一件事,大意是:朕跟你们讲啊,去年十一月底的时候啊,朕在宫里睡觉,那宫里其实采光不好对吧?但有一天大概快早上的时候了,突然有一道亮光,出现一个白发老头跟朕说,说一个月之后,上天会降下三份天书!哎哟,这不是老神仙托梦么。于是朕从那天之后开始吃斋,准备一些道家的祭品啊,祭坛啊。这个时间也快一个月,也没有看到天书啊,那你们说还要不要再等等呢?那些个道场啥的撤还是不撤呢?
真宗这话说完没多久。就有人来报告了,说皇宫里有一个角落里的一座宫殿,在这座宫殿的一个角上,不知道挂了个什么,皇上您是不是派人去看一看。众位大臣一听,那赶紧去看下吧,《续资治通鉴长编》上是这么写的:“(帝)即步至承天门,焚香望拜,命内侍周怀政、皇甫继明升屋对捧以降”
罗振宇老师让我们注意这两个宦官的名字,史笔如刀,我什么都没写,但我什么都说了。当时在场的大臣也好,后世的史家和我们也好,都是看破不说破。既然皇帝你说,天降天书,那就天降天书。此时的整个国家,外无战事,内无忧患,搞点祥瑞,好像也不过分。
于是群臣祝贺、告天地、告太庙、大赦天下、赏赐群臣。景德的年号也不要了,老神仙托梦不是说天书的名字叫“大中祥符”么,改年号:大中祥符元年。
这只是个开始。
大中祥符元年的这一年,宋真宗前后一共收到三份天书;收天书也只是个开始,宋真宗真正想做的是想要封禅泰山!就从1008年开始,宋真宗的前后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着干了十几年的封建迷信活动。后来的史学界也好,对这段历史有关注的也好,都无法理解,怎么一个前半段差不多文治武功都基本优秀的皇帝,后半段隐隐然有点糊里糊涂的昏君之感呢?罗振宇老师的这一期内容,让我们从逻辑上,当时的国情条件,还有宋真宗个人的几个原因上,重新认识了这一段历史。
先说封禅,所谓天书事件就是一个由头,宋真宗的真实目的是想封禅泰山。其实呢,宋朝想封禅的他不是第一个,他的老爸,也就是宋太宗赵光义曾经就想封禅了。可惜在落实封禅事宜时,天打雷劈,皇宫大殿失火,这种事从古代人的角度来说就是,上天不想让你封禅,于是宋太宗只能作罢。
在君权天授的中国古代社会里,封禅那是古代帝王的最高级别的典礼,那可是说明我这个王朝,我这个帝位是上天认可的,因此有资格去封禅的条件也是很苛刻的,比如你要风调雨顺,家国平安,皇帝本身要有大作为,还得有天降祥瑞。比如说唐太宗,就没有封禅成功,不是他不想,而是没那个条件,天下有灾害嘛。在宋真宗之前,封禅泰山的皇帝,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封禅泰山)、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是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
照理说,封禅也好,搞封建迷信活动也好,大兴土木也好,都是非常劳民伤财的事。可在当时,包括宰相王旦,寇准这些名臣也没有多加阻挠哦。而且某些程度上,不少大臣,不少的老百姓,都是持支持态度,甚至是自己出力出钱,也想让皇帝这个封禅成功,顺便说一句:自从1008年,真宗皇帝说要封禅,到泰山封禅结束,居然真的就外无战事,内无灾害,风调雨顺,而且国家富足,百姓安乐!这说明什么,从不科学的角度说,好像连老天爷都在眷顾大宋!
为什么?整个社会会这样?你把历史的尺度拉开了看,你就会发现,公元1008年的这一年,是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250年后,终于盼回来的一代盛世啊!据记载,当年从全国上交到开封的粮食是800万石,远超之前汉唐的400万石,哪怕后世的明清也没有超过这个数。250年啊,战乱,饥饿,屠杀,地狱一般的时代终于结束了啊,老百姓生活在一个海晏清平的时代,这种感觉有点像如今的中国,苦难终于结束了,国家想办个奥运会、想办个世博会怎么了?没意见啊,绝对支持啊。这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
第二点,宋朝到今年,建国超过40年了,终于摆脱了五代各朝短命的命运,封禅这个事,就意味着,大宋王朝真正的立住脚了,成为了天下归心的中原王朝。
最后一点,是真宗的私事,也是天下的大事。宋真宗之前有四个儿子,前四个都没能活下来,祭祀泰山希望上天能够再保佑下宋朝,让王朝后继有人。
以上三点说,宋真宗由私到公,封禅顺理成章,哪怕宋朝无汉唐之大气,他宋真宗也确实没有秦皇汉武的伟业。能给老百姓带来好的生活,从一点上来说,我个人的看法,也觉得,封禅也无不可。
但是事情发展到后来,味道就不对劲了。之后的十几年,收不完的天书,报不完的祥瑞,数不清的祭祀活动,停不下来的大兴土木。就像是在原本完美的画卷上,乱涂乱画了几笔,以致后世对宋真宗的评价毁誉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