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害怕,放轻松,深呼吸,目光笃定,告诉自己,下一刻自己要做点什么——有什么想做却还没去做,要做却没有马上去做,做了却还没有做完——去行动起来。”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1.
有时候周围的空间太过于“干净”反而不好,心思不够复杂的人往往容易受环境影响(因为心是空的),而这种影响重则抑郁,轻则浮躁,尤其容易产生心神不宁的情绪。归根结底,不是一个耐得住性子、守得住本心的人。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受磁场的影响。不过,我还是觉得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
要知道,环境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每天醒来,或是夜深人静时分,又或间歇性的就开始了呢?在一切变量没有发生变化之前,唯一的变量就只剩下自己了。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该怎么解呢?
通过装饰、摆饰、盆栽,以及暖色调的壁纸等物品来装扮所处空间,从而起到干扰注意力也是吸引注意力的作用。其依据是因为心无所住,故而心猿意马,故而容易心慌意乱。而身边东西多了,注意力被吸引过去了,或者看上去更加热闹,更加舒适,更加亲切,更加贴近自然,自然而然心就容易放松,而放松就能带来安逸,安逸则自在。
再就是培养自己的兴趣,训练自己的专注力,有目标感。比如阅读、音乐、电影、游戏、练字、写作、下象棋,乃至于打扫卫生、吃美食、给朋友或家人打电话等。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建立熟悉感、安全感、亲切感,以及信念感的过程。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去行动,继而通过行动获得反馈,这时是充实的,是心定的,更是前所未有的专注,这样一来,你的心神就不会乱跑,不会胡思乱想,更不会突然间就陷入到某种空虚、空洞、虚妄和寂寞中去。
我经历过那样的时刻,郁结、敏感、脆弱、心慌意乱、茫然无措、莫名恐慌、心神失守、没有安全感、心里堵得慌、信念动摇了,有那么一刻,我甚至怀疑是不是身体出问题了。这样的时刻让我觉得冷,心冷,身体冷,我想躲进被窝,我想出去晒太阳,我想喝一杯热茶或热咖啡,我想逃,我渴望温暖,渴望拥抱,渴望看见人。我好像浑身无力,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好像突然间就感觉不行了。脑子昏乱,身体不受控制,打不起精神来,不想吃东西,不想说话,什么也不想干,偏偏躺着也毫无睡意,很是折磨,有点像睡眠不足,或失眠……
这种症状,有点像戒烟戒酒时的“戒断反应”,戒一段时间后,在某一时刻你会觉得你缺的是烟或酒,实际上这时候身体已经处于“脱敏状态”,也就是说即使马上点燃一支烟或喝一杯酒,你以为你缺的是它们,结果到嘴里却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个滋味,甚至还很难受。这种症状是一样的,总感觉自己缺了点什么,就像是丢失或遗忘了生命中很重要的东西,有那么点失魂落魄的意味。
2.
通常,这种时候我会选择打扫卫生或者运动,通过身体的劳动去消耗一部分的心神。这时候绝对不能让自己空下来、闲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因为会变得消沉、消极,甚至感觉到某种空寂。内心是很慌乱的。这时的内心就像情绪一样反复无常,随时可能变坏,随时可能把自己折进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深渊,不是因为凝视,而是觉察不到自己的存在,认同感丢失了,归属感丢失了,安全感更是荡然无存。而要重新建立起这些,不能放任不管,不能惯着它们,而是要通过行动去打乱它们的节奏,不能让它带着我们乱跑。所以,一旦遇到这种情况,要么唱歌,要么洗澡,要么运动,要么打扫卫生,总之就是要把自己先放出来,把心先收起来。大家都知道情绪是很难控制的,而被情绪带着跑是很危险的,所以为了避免情绪的干扰就需要通过“切割”进行干预,这时候把身体的控制权夺回来,夺回来就胜利了。这也是为什么要运动,要分散注意力,要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去消耗心神,就像人们常说的,只要忙起来你压根没有心思去胡思乱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看到的那些精神状态不太好的人,往往行动力、运动、积极性都比较差。
其实,这里的内核就在于身体和灵魂的平衡,信念感当然和心理平衡息息相关。
所以,如果你情绪不对的时候,去做点什么,而不是沉浸其中。人很多时候都容易高估自己,觉得自己能控制,能克制,能忍,但实际上,这很消耗心力,你很可能会受不了,甚至还可能遭到情绪反噬。换个角度说,这时候不是要我们压着不放,恰恰相反,而是要找到释放这种情绪的方式方法,就像呐喊,就像拼命打拳打空气。关于这一点,我时常通过练字来修心,修的就是一颗平常心。是无论好坏,我都接受,我都认,因为人本就善恶并存,念头只要不落实到行动,只要不起念,那就不会带来真正的破坏,反而通过这样细水长流的方式来训练自己,下一次就有了“抗体”,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因为你的身体会有“肌肉记忆”,还因为曾经熬过的那些岁月最终所获得的胜利可以很好地坚定你的信念,且让你清楚明白下一阶段是什么,从而它从未知变成已知,也就不再可怕了。
所以,如果思想不是复杂的,千万别轻易尝试放空自己,因为很可能这种放空所带来的毁灭性足够让你刻骨铭心。没事的时候,心里还是要装点小事儿,或者制定个小计划,又或者志存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