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临近年关,在时间的卷轴上又要刻下一笔,这一笔可能有遗憾的失落,有收获的喜悦,还会有未来的期待,无论怎样这一笔终将落下。时间是把刀子,它把一些人刮得遍体鳞伤,时间亦是朋友,它给一些人温暖与感动,看过很多时间管理的文章,但今天不想聊时间管理,我们聊一聊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做的那些事儿,小到打游戏、刷朋友圈、读书、购物,追剧等等,大到考一个证书、锻炼英语口语技能、组织一次聚会等等,今天我们一起用收益半衰期的思维模型来看看生活中这些大大小小,点点滴滴的事情哪些是值得做的,哪些是不值得做的,这也是这个思维模型的意义所在。
几个概念:半衰期、收益值、收益半衰期
我们在衡量一件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去做、要花费多少的时间精力去做的时候会用到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是两种视角,那么到底什么是收益值,什么又是半衰期呢?
半衰期:最早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锁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衰变的越快;半衰期越长,衰变的越慢。
收益值:一件事在当下给“我”带来收益的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
收益半衰期:一件事情的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情,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收益半衰期的思维模型
我们已经知道了收益值和半衰期这两个概念,那么什么又是收益半衰期思维模型呢?
思维模型,顾名思义就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如果我们衡量收益值用高和低,衡量半衰期用长和短,那么它们两两组合就形成了四类事件,也就是我们的收益半衰期思维模型。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学习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圈内“大牛”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沟通;找到灵魂伴侣。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下班后玩很久手机游戏;周末放纵的大吃一顿;咬咬牙买一件fashion的衣服;周末熬夜追一部剧。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习一小时书法;重复练习某种有用的技能;认真地回复一封有人的邮件;读懂一本晦涩难懂的书的一个章节。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漫无目的的刷微博、朋友圈;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使用社交软件窥探别人隐私。
少做半衰期短的事,多做半衰期长的事
如果我们来一次彻头彻尾的自我反省不难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的最多的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其次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另外两种长半衰期事件我们很少做,而且很不情愿去做。这样就仿佛我们陷入了一个短半衰期的沙坑,在沙坑里,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的把沙子抓起来,但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经从指间滑落,我们便不得不重新来过,结果是这个过程重复在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
回忆一下我们打游戏、看综艺节目,当时那种快感、兴奋简直不要太过瘾,而后呢,一旦放下手机,就会感觉失落。
但是长半衰期的事件就不一样了,它的效益可以逐步累积,即使每次长半衰期事件的效益微乎其微,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因为加持它的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复利效应。
比如我们每天背一个单词,看一会儿书,可能过一段时间会有遗忘,但是打你重新背诵这个单词,重新看这段书的某个部分的时候,我们第一次行动留下的底子还在,这就降低了我们再次记忆这个单词,提取这部分中重要内容的难度。
写在最后:
收益半衰期思维模型仅仅是个工具,我们用或不用这个工具它就在那儿,而时间不同,你理或不理它,它自会无情的溜走。自我反思,我们该用更多可利用的时间去做长半衰期的事情,通过时间的加工,创造更多的可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终将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