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要提一下原文题目:《正因为没有时间,才什么都能做》因此,本质上讲,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
可能说起对时间管理类别书籍的审视,有人认为叶武滨老师的东西,或者看看《搞定》1-2-3就足够了。我为什么还会拿另外一本日本人写的书来读呢?
答案真心不是这个我觉得充满噱头的中文版书名,而是作者吉田医生也是一位妈妈。更加让人惊叹的是:她是5个孩子的妈妈,在去哈佛留学之前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妇产科医生,且在准备考试期间怀孕第三个孩子。这令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就充满了期待:想看看她有怎样的魔力和魔法,才能让生活不再是一地鸡毛。对于对付一个2岁半的孩子就已经疲惫不堪的我,恐怕有巨大的借鉴作用吧!
看到这里,已经产生巨大阅读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去买书了。(当当上有电子书,方便随时随地阅读让我有幸可以在3天读完整本书。)
总结一下,吉田医生的时间管理魔法有以下几个要点:
1、时间管理要诀1:时间表的重大调整。早睡早起。吉田医生的时间调整为晚9点早3点。孩子们6点起床前,有3小时的备考复习时间。没有准备备考之前,吉田如同普通的妈妈一样,孩子睡下后,做家务,早上和孩子一起起床,之后就是各种忙碌,和应付各种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想做的事。
早起这一点点的改变:让你做想做的事
否则:只能疲于应付应该做的事
人们常常有许多“想做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总是优先做应该做的事情的话,往往就做不了想做的事情了
2、时间管理要诀2:要事先做是必须的。整块的时间里,填充应该优先做的“大石头”,零碎的时间里填充可以称作是“小石头和沙子”的琐碎的事情。
在吉田医生的时间表里:大石头就是备考托福GRE、申请哈佛等工作。她的每日早起3小时,和接送孩子在路上挤出来的2-3小时零碎时间,是每天的学习时间。周末带孩子去图书馆学习,中午便当,大一点的孩子看书游戏,小一点的孩子自己带着上自习孩子睡觉。这样她有完整的两个周末休息日学习备考。
3、时间管理要诀3:符合-烂开始-的行动法则。条件不成熟也要立刻行动
“我想就像火车、公车等因满员而甩下乘客开走一样,其背后一定存在“肯定没有问题吧”“不危险吧”等“乐观的预测”。这与我的“甩客发车(条件不成熟便做出决定)”式的备考学习如出一辙。”
开始做某事时,不要一直等着做了精心的准备以后,或者是掌握了某种程度的知识以后才去做。总而言之,开始做,不管怎样先投身到新的世界中。
4、时间管理要诀4:委托。如果应该做的事情的总量没有改变的话,即使再怎样早睡早起,不过是把晚上做的事情调整到早上而已。
吉田母亲的教诲:“即使花钱也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工作、家务和学习。对于同时进行多个事项的我来说,帮助最大的,就是借助他人的力量。
克服了一系列委托他人的心理障碍后,请来做饭和做家务的家政人员。诚意委托,并真心感恩。
关于委托,我非常赞同,在这个马上过去的寒假里,阿姨回家过年,我异常辛苦,因为要对付一个2岁半的孩子,情形相当局促。我把一天的日程事件排序计算了一下,每天用于做饭的时间一共4-5个小时,其他家务和清洁工作也要在2个小时左右。剩下的时间只要孩子没有睡觉,我就要不停的陪玩、中英文绘本阅读。有时候累得都摊在床上了,彼时,我2岁半的小祖宗会抱着一打书,放我面前:妈妈,讲Pete the Cat, 妈妈,讲卡梅拉,讲卡梅利多,妈妈...OMG妈妈已经睡着了,有木有?!所以一直期盼着阿姨的回归,尽快把7-8个小时自己的时间(做饭和家务的时间)努力夺回来!
5、时间管理要诀5:越有时间=越没时间。被限定了期限意味着能发挥出“截止日期前的蛮力”,意味着创造了一个能够“加速”的环境。平常的速度不能完成的事情,加速就有可能。
6、成功心法-关于吉田医生成功背后的那些非智力因素:
A.乐观: 就像其日文题目一样:正是因为没有时间,才什么都能做到。每天没有时间,忙忙碌碌确实耗心费神,但吉田看到的是:"没有时间实际上意味着巨大的机遇,是开始自己想做事情的绝佳时机。没有时间,不顺利这些障碍,实际上正是引导自己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的大门。因为你所认为的墙壁,实质上只是带有把手的门罢了。"
"不管是工作,还是想做的事情,当有期限规定,再加上期限很短的情况下,不如认为这是“机会”,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
吉田医生提到了理性乐观和非理性乐观的问题,她认为两者都应该具备。理性乐观,就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乐观,比如模拟考试对自身能力的摸底。非理性乐观,就是为自己不停找利于自己想达成目标的线索,哪怕是带着些迷信色彩的,比如"只要开始做了,之后就会一切顺利。”"当要开始做什么的时候,要挑战新事物的时候,那种“总有办法解决”的乐观的预测将成为有力的武器。"
B.可视化的目标-愿景:吉田曾亲自赴美,见导师,考虑留学细节,那时候她甚至没有开始申请哈佛,却在内心一遍遍做着已经成为其中一员的白日梦。
C.克服认知障碍,尤其是突破常识和所在文化施加的那些根深蒂固的障碍。其实这是非常难的。比如,你获得的常识可能是:婴儿必须每天洗澡。然而在德国医学推介的是“婴儿洗澡,三天左右一次正合适”。婴儿的皮肤既敏感又容易干燥,身体自然会产生油脂保护皮肤,为了保持这些油脂,三天洗一次正合适,对于一次给孩子洗澡就前后搭进去1个小时来看,3个小时就这样省出来了!再比如,在东方国家,尤其是中日韩,女人最好在家做饭,做饭必须亲手,不能假以他人之手,家中女人最好承担绝大多数家务等等,众多文化的局限将人卷入了一个又一个时间的黑洞。
果断抛开“不知道是谁说的常识”非常不易。比如假以他人之手的内疚之感如果被抛弃,委托之门被打开,像我这种情况一天就平白多出7-8个小时的自由时间。
D.克服内心"寻求帮助的障碍",要从人类存在的意义中去体会:
吉田的这段话给我很大启发:"如果没有周围的人的理解和协助,别说实现目标,恐怕连向着目标努力也做不到。借助他人力量的好处,不单单是减少了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集中了能量。它让我想起无论是谁,其实既是帮助他人、也是被人帮助的两方面的存在。让我强烈地意识到,在社会中,在身边的团体里,自身就是对某人来说的重要的存在。请人帮助并不是给人添麻烦。这将有助于发挥那个人的温存和能力。因此,要努力获得周围的理解,并借助他人的力量而不断前行。如果被他人所需要,就努力成为对他人有帮助的人。这是我的“个人准则”。"
让我来剖析这段话的要点:
1)寻求帮助让自己获得专注于优势事件的时间。
2)提供帮助的人,自我价值得到认可。老人和猫的故事,讲得就这个道理。猫为了让主人恢复健康,就装病让主人照顾,主人的病很快就好了。结论:帮助他人会产生价值感。
3)获得帮助的人(吉田本人),再去创造被人需要的那种价值。
这让我想到<云图>那部电影,人自身的因果和人际互赖的本质,构筑了我们整个世界。
E.抛弃完美主义。对他人,对自己,皆是如此。所谓"不执著就会生出时间"。
F.心理弹性和灵活度。
首先,吉田医生能原谅自己偶尔的做不到。比如前一天晚睡,后一天3点无论如何起不来了。
第二,不惧怕失败。失败又何妨!即使失败了,只会增加失败的经验,不会减少什么。在奖学金申请一次次失败后,吉田医生反复挑战,逼近极限,绝不放弃。她自嘲说:厚脸皮和顽强的程度远远超过他人吧。
这其实印证了我在<Grit >书中看到的坚毅增长所需要成长型思考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于失败的解读。
第三,宽容偶尔计划完不成。比如,即使没有完成定下来的计划,“今天只能做到这里了吧”,也能转换想法为“那样也行”,“取得了一点进展”。即使偶尔完不成计划,但也不放弃就是继续下去的关键。学习的过程中即使受到怎样的干扰,都鼓励自己说:“取得了一点进展。”
第四,不执着,不固化。比如书桌这件事。成年人要有属于自己的书桌,因为身体感觉会影响行为表现。为了让学习或工作更加高效,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学习和用脑工作时,也要留意身体感觉。在头脑轻松、灵活的时间段做事情,不仅关注大脑,也要注意让身体感觉舒畅。书桌是“心灵的安身之处”,对吉田医生也好,对我自己而言,书桌确实是创造自己的世界的场所,是形成自我的场所。
但是,不坐在书桌前也能学习!这是心理弹性的关键!
"不坐在书桌前,也能学习哦,并不是只有坐在书桌前才叫学习。”吉田医生的父亲是边叠着尿布边读着旁边地板上的论文的。
7、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的成功要诀:
第一,全面开战,多线程工作。适合我,但未必适合每一个人。我的合作伙伴就曾经说过自己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事件。我却可以开车的时候听本书,等红灯时记读书笔记。晒衣服的时候,想想近期工作安排。电脑打开30多个窗口,慢慢一个个处理后关掉等等。使用该方法前需谨慎思考自己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工作者。
第二,加速法,用短期截止日期倒逼自己的能力爆发。这个也不适用于每个人,如果目标和自身起点距离太远,而截止日又太近,就不适用,反而让人从过分焦虑到崩溃或很快放弃。
关于加速多说两句:吉田医生建议用“时间”“地点”“伙伴”三要素来加速达标。看来,以伙伴为要素的社群学习的确相当有效。
最后,感恩大家的阅读,觉得有用就转给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