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听说过《爱弥儿》这本教育名著了,在我看来,它便是神明一样的存在。而当我真正拥有这套书的时候又犹豫了:想看又不敢看,不看又心痒痒。或许是因为自己没底气,怕自己知识浅薄读不通、读不懂、读不下去吧。总之,那厚厚的两册书被我束之高阁了许久。而有一日,我突然良心发现,觉得这么好的书不看,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于是鼓起勇气,试探着读起来……
起初,我逐字逐句地品读,生怕漏掉了什么。即便如此,我读起来还是不那么顺畅,可能是因为句式很长又是双重否定句的缘故吧!当我熬过了前面几十页后,竟然不知不觉地被卢梭优美的文笔、深邃的思想和深情的述说所吸引,使我的心境豁然开朗,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感。下面我将此书带给我的最深刻的感受与大家交流一下,有失偏颇之处请指正!
此书共分五卷,由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人物卢梭创作的。抛开社会背景、地域文化不谈,我看到的是卢梭借着他假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各个成长阶段的教育,来阐述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应该说书中的主人公爱弥儿是幸远的,而读这本书的我们也该是幸福的,因为我们读过之后不但能唇齿留香,而且或多或少都能受到心灵的启迪,这或许就是卢梭最想带给我们的礼物吧!
书中开篇就直言:“从造物主手里出来的东西都是好的,但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部变成坏的了。”卢梭认为,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自从有了社会以后,人所受到的什么样的教育就决定了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师的深思:为什么孩子起初上学时,都是怀着无限的希望和极大热情的,可是后来有的孩子就变得厌学、顽虐而且不服管教,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卢梭给出了一个虽然有些残酷却也不失为真理的回答:“费了很多气力将孩子教坏后,又哀叹他成了如此的人。”
这让我想起一则外国故事:一人用小勺给他的小狗喂鱼肝油,小狗挣扎着把勺子打翻在地,然后跑去舔勺子。这人感叹到:“小狗给我上了一课,它不是不喜欢吃鱼肝油,而是不喜欢我喂鱼肝油的方式呀!” 我们的老师在这方面就似乎缺乏这种反思。每当孩子不愿意学或爱动时,我们总是责备孩子,给孩子施加压力,而很少想一想这要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换个比喻的说法:当我们给孩子定做的鞋子与小孩脚丫不合适时,我们总是责备孩子的脚长得不规范,而不去想想鞋子的尺寸是否有问题。这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典型的以鞋为本呀!所以说,我们做教师的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我们的感受。卢梭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从来不曾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拿我们的思想充当他们的思想。”而且也预言了这种不当做法的后果是“在成人以前大自然希望儿童就像儿童的样子,我们假如把这个次序颠倒了,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无味的果实,成熟之前就会腐烂。”为了防止这种恶果的发生,卢梭告诫我们:“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位置,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位置,应当将成人当成是成人,将孩子当成是孩子。”孩子是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我们的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儿童,切忌操之过急,扼杀天性,违反自然。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小案例:我在教孩子们上《谁画的鱼最大》这节美术课时,即便我让孩子们张开小手放在图画本上,告诉他们这条大鱼跟我们的小手差不多大,但我仍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构图太小。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画得不如人,所以构图时不敢大胆去表现。卢梭说:“人在自信的时候总是心情舒畅的。”为了让孩子们心情舒畅地画画,我知道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是关键。于是我让孩子们停下笔,用欣赏的语调说:“同学们,你们画的鱼很漂亮呀,如果再画大一些就更美了。画的小一点也没关系,老师来帮你们把它变大,好吗?”然后,我在鱼的外面用大胆肯定的线条画一条大鱼告诉他们:“我们把这条小鱼变成大鱼身上的花纹,或者想象成一条大鱼肚子里装条小鱼,或是大鱼背着小鱼游都可以。这样一改,小鱼也就变大了,构图也就更漂亮了!”我又给他们出示了一幅构图很小和一幅构图大方的画,让他们自己选择哪幅更美。经我这一引导,孩子们活跃了,纷纷拿起画笔,投入到激情的作画中,结果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改掉了构图太小的毛病。相反,如果我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你的构图太小,一点儿都不美!”本来自信心就不足的他,可能因为这句并无恶意的话就会使他对画画仅有的一点儿喜爱从此画上句号,岂不可惜?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卢梭的办法“不管哪些事情,我们只要用一点巧妙的方法,就能够让孩子们对它产生兴趣,甚至热爱它。”“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事物,为了让他对你所教的事物发生兴趣,那就是应该让他的思路对你所说的话是那样的认同。”
其实孩子爱学习并非是老师塑造出来的,而是他们本性中早就具备的,就象鲜花在胚芽的时候就早已具备了花的本性一样,老师的作用就是激起他们创造的潜能和学习的欲望,找到那种美好的感觉。还他们学习的主动权,还他们愉悦的学习感受,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在知识的花海中汲取所需的蜂蜜,让快乐学习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从而达到卢梭所说的“我们要让孩子们享受天赋自由的快乐”的境界。
以上是我读《爱弥儿》这套书的一点儿体会,可能言之过浅,但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对此书一读再读,期望能常读常新,领会其中更多的教育思想,悟出更多的教育原理。
同行们,如果你还未读《爱弥儿》这部经典教育名作的话,千万不要担心现在读已为时过晚,因为很难说,很早读就是幸运的,而现在读就是过时的。以我们现在的阅历和积累再去读《爱弥儿》,可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吧!非但如此,经卢梭用生命熬出的这锅心灵鸡汤,或许能让我们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重拾教育的坚定信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