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视首部情感教育记录片《镜子》很火热,其中张钊(化名)的早恋问题,也是家长普遍担心的问题。
关于家庭教育中的孩子问题,家长可能听得比较多的是这两种观点: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庭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庭。
但我认为,也正如俞敏洪老师所言的,不能把所有黑锅都甩给父母们去背,尽管父母对孩子会有很大的影响。
不过,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生存都承受着一些压力,孩子也是。
所以,今天我想从压力这个层面去探索问题,以张钊早恋问题作为个案,希望能够给各位家长和孩子提供不一样的思考角度。而压力所导致的问题,也是许多父母所忽略的。
(在这里声明一下,本文只是以张钊的案例作为分析,对事不对人,并非有意针对某一位家长,敬请谅解!)
张钊(化名),是一名18岁的高三学生,在和他同届的学子们奋力备考时,而他却选择辍学了,一停下来就是4个月,被父母强制的送进了训练营改造。
父亲认为孩子不上学主要是因为早恋,而更令父亲困惑的是,孩子从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原先都挺好的,自从早恋被发现之后,亲子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开了,孩子还把父母赶出了家门。更甚的是,在跟父母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张钊多次想要跳楼。
据训练营的心理辅导老师说,张钊刚到营地时情绪非常激动,一到营地就哭,她还没有见过像张钊这么大的孩子哭成那样的。老师还了解到,张钊17岁谈恋爱,还想着跟那个女孩结婚。
不过,张钊向营地老师们坦露,他其实不是不想读书,他还想考大学!
那么,到底是什么致使张钊走向了辍学这一步,真的像父亲所言的是因为早恋吗?
当压力过度耗损意志力时,内心世界会失去平衡
现在,先来看看纪录片中的张钊,关于辍学与早恋,他是如何说的。
进营地不久,张钊坦言:我不上学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搞了个女朋友,我才不愿意上学。(其实那个学校,我一说这种话,我妈爸就会说)我说学校很压抑,已经压得我受不了了,我妈就会说,学校那么多人,好几千人都受得了,为什么你受不了。我感觉我不是受不了,但是我是把心里已经压了很久的情绪全放出来了。
不过,张钊的父亲看到这一段孩子的录像时,他却认为孩子说假话。
据这位父亲分析:缘于学习跟不上,孩子会找很多理由,说学校的压力大呀。孩子从高一就在二中就读,高一和高二都没有暴露问题出来,也只字没提到二中的压力大。
然而,经历差不多3个月的营地改造,张钊从营地出来,准备迎接6个月的高考,他向工作人员坦诚,大意是:
对父母的改变抱着很渺茫的希望,要是连女朋友也没了,那我什么也没了。我在寻找一种力量,也是在给自己找力量,最少能支撑我到高考的力量!
而我相信,他真的是在想要寻找一种力量,或者说激发出更大的意志力,帮助他度过学习的压力难关。
据美国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研究:每个人都拥有意志力,但意志力有限,人们做不同的事情所依赖的意志力是来自于同一个账户,使用了一次就损耗了一部分;意志力的运用分为四大类:控制思维,控制情绪,控制冲动,控制表现、绩效和成绩。
孩子是一个社会性的人,家庭和学校都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孩子需要控制成绩的表现、在班级上的表现,在家长面前的表现,他还需要控制内心孤独交往朋友的社交压力,以及控制情绪等等。
尤其,当孩子离开父母和家庭的保护,到了学校会感到社会的关系、地位受到影响,有时同伴之间会产生不好的评价。一般而言,他们表现为情绪不稳也主要是来自于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矛盾冲突的压力。
而这些压力,无不在耗损着孩子的意志力,用来努力控制和维持……
对于张钊而言,学校让他感到压抑,长时间没法排解内心的这些压力,就长期的耗损意志力,如果这时某些突发事件或其他方面,又需要他拿出更多意志力去控制和做出处理时,他就会接近于崩溃和失控……正如张钊所说的,“我感觉我不是受不了,但是我是把心里已经压了很久的情绪全放出来了。”如果他不释放出来,他心理就病了。
加上外面的诱惑,在他意志力薄弱时,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就这样走向了早恋,但这其实是他自救的一种方式。“早恋”成为他从另一个人那里找到力量的方式,支撑他继续走下来。其实,当我们内心世界不平衡了,每个人都会采取自己认为正确的自我保护方式。
及时疏导孩子的心里压力,就要把握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
张钊被父母从训练营地接回营地后,据《镜子》这部纪录片的后面跟进,其实张钊和父母接受训练营的“改造”,效果并不显著。
很大原因是,张钊的父母一味的认为孩子辍学是因为早恋,没能设身处地的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打开“压力的心结”。而父母所采取的沟通方式始终不合孩子的心意,又是成为解决问题的一大障碍。
下面,一起来关注如何把握亲子间的有效沟通,同时看看张钊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有哪些地方不恰当,以此来观照我们自己。
1、关注孩子内心状态,不要让孩子的负面情绪一直持续着
对于学校的压力和内心的压抑,张钊曾有向父母流露过的,但他的父母没有正视这个问题,还以“别人能承受得了,为什么你受不了”来拒绝孩子的这种内心倾诉。
事实上,当孩子愿意和父母流露内心时,是对父母的一种信任,或许也是他向父母请求帮助的一种方式。所以,父母们请多多关注孩子的内心状态。有时候,父母看到孩子脸色很难看,应该及时去感受孩子的内心状态,适当给予他疏导,不要不闻不问的,让孩子这样的心态持续着。更不要把孩子的内心流露,当成笑话!
张钊还坦言:在我的记忆中,我爸笑的表情很少,就算跟我妈一起,也一样,他俩在一块儿,除了吵架就是吵架,跟我在一块儿,看电视,还是看电视,我现在想一想,最多的时间,还是在看电视。
由此,可以看出,张钊这一家人彼此的沟通较少,这也是许多家庭的写照。
回到家里,当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而父母习惯于把时间浪费在看电视刷手机等等事物上,也就错过了孩子本想和父母好好聊天的机会了。所以,当父母怪孩子有什么心事都不愿意和父母讲时,是否有想过是我们没有给孩子敞开心扉聊天的机会呢?
2、避免言语的伤害,不要说气话或撂狠话来挑衅对方的底限
张钊坦言:他们(父母)平时就说什么,什么事儿,你让他干吧,他不敢干,基本上他们想到我不敢干的事,我基本上在高二下半学期差不多干了个遍,三条高压线嘛:带手机,搞对象,还有打架。其实他们只要每次说这句话,你让他跳下去,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想,再回家我就是孙子。
对于张钊想跳楼,张钊的爸爸不相信孩子敢这样做,他认为这是试探性攻击,孩子找到了父母的弱点,你怕什么,我就说什么,我就吓唬你们。
这位爸爸还说,“曾经有一天,他出去了以后,说马路对面有盖高楼的,说要爬到上面往下跳,我说让他跳,让他上去,上,他都没上去。”
不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会说一些类似这样的气话或撂下狠话,其实这些言语最容易伤人。
一个人如果情绪舒畅的,心里明朗,他是不会说出“想要跳楼、想要自杀”这些傻话的。他会这样说,大概他内心世界已经失去平衡,情绪非常压抑了。
父母不但没有帮助孩子疏导这种压抑情绪,还用这种言语强化孩子的负面情绪,难保孩子不会做出一些令人“后悔”的事情。不是有句话说,狗急跳墙吗?
所以,沟通时好好说话,请不要挑衅对方的底限,孩子也一样,父母也是。
3、冲突沟通的艺术在于引导,帮助对方探索正面的意图
“沟通不是重在聆听,而是重于引导”,这是在处理冲突时的沟通艺术。一些家长,在与孩子发生冲突矛盾时,习惯在情绪上寻求解决问题……这只会让彼此无法沟通。
张钊父母在发现孩子“早恋”时,就一股脑的大发脾气,还被这个假象迷惑,苦苦劝孩子不要早恋,而孩子又不肯放手,彼此的冲突就来了。
正确的做法是,先以同理心去认同对方的情绪,把对方引导到一个顺畅的沟通状态中,聆听事实,给孩子机会去陈述事实或是解释,再是父母引导,和孩子一起探索正面的意图,帮助孩子去理解他自己的意图,这才是处理冲突的正确方式。
所以,在“早恋”这个问题上,父母与孩子出现冲突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去探索自我,帮助他找到他早恋的真正意图。如果问题的根源是压力,那就和他寻找最佳排解压力的方式,同时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其实,当父母想孩子改变,孩子也是想父母改变的,只是谁也却不曾意识到,每一个人成长主要在于自己。
父母是因为有了孩子,才做了父母,孩子也是因为有了父母,才做了孩子,无论是做父母,还是做孩子,其实都需要学习。
所以,请给家人之间多一份信任和包容!抱着和彼此讲和的心态,都学着为对方做出一些些改变,或许事情并不会太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