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喜欢的《小王子》这本书里,有一句印象很深的话:如果你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 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
对我这么一个急性子的人而言,短期目标是最有动力的了,从学生时代到教师身份,我都是制定小目标来激励自己。
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阅读是一种享受,一种修养。前阵子“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的走红,是对阅读的一种鼓励。至少它说明了一点,影像是我们当下表达方式的一种,但阅读是永恒的,是不可替代的。在这个网络信息飞速时代,人们更喜欢喧哗,更容易骚动,以往那种依靠静态阅读给大脑充电补氧的固有方式遭到了冲击,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对知识的索取更多的是拼凑信息碎片、听书、查找文章摘要、关键词搜索等等,在玩转电子工具的同时,书本的阅读显得越来越重要。
最近听了郑教授的课《做一个专业的阅读者》我感觉很惭愧,静下心来想想,近半年自己已经没有认真的读过一本书了,撇开其它理由,最大的问题还是自己没有用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动机也随之改变。小时候,喜欢读各种各样的童话,最典型的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那里有神奇的魔法,有可爱的人物,也有正义和邪恶的较量,最终,正义会战胜邪恶。想象《灰姑娘》中那些变为车夫的老鼠、变成马车的南瓜的画面,有趣极了。那时候在我眼中的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全部都有了“人性”,拥有着人所能体察到的喜怒哀乐。
后来到了高中,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开始丰富自己,想提升自己的气质,从《钢铁是怎么练成的》、《平凡的世界》 、《巴黎圣母院》到《麦田里的守望者》、《鲁滨逊漂流记》等等 ,被书中主人翁的故事细节所感动, 掩卷沉思,细细品味,颇有感触,从书中也发现自己的另一面。
参加工作后的阅读大多是关于自己的学术知识,陶继新老师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文中告诉我们:读书很重要,是我们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是提升人格的途径。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为了上好一堂活动课,努力翻阅各种资料,从书本中汲取智慧与思想,不断进步。
放松的时候就会读一些轻松有趣的书,给自己的生活加点幽默感。
如何建构高品质的阅读趣味,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经典著作。既然称为经典,一定是经过时间沉淀而成。
2、某一领域专家的著作。你可以在找到自己兴趣点后,搜集这一领域专家的著作,有一定权威性和代表性。
3、顺藤摸瓜,找寻这一领域专家喜欢的著作。一般情况下,某一领域专家喜欢的著作也是质量很高的作品。
4、在喜欢读书人的书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自己有提升的书。
在我看来旅行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带着心去旅行,另一种是带着身体去旅行。带着身体去旅行,路上你会得到很多欢笑,得到一种释放与轻松;而带着心去旅行,你看到的也一定是你眼睛里所看不到的,想到的也并非当下你正经历的。静下心来,我也要开始我的阅读短期目标了,希望自己能不断丰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