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泛读的方式看完了新来的六本期刊。读书完全记住比较难,于是就划书,折页。把读过有些让人思考的词句段落,用各色笔做出勾画,有时候还在边上写一点儿总结,概括,或者反思。折页起到提醒作用,这样即便没能记着什么大片东西,但只要有些片段式线索,指向某本书,在折页和划重点的指引下,就能找到有用的资料。
近来也是用心自我要求,逐渐能拿出纸书本来了,当然离着把书本做主角占领业余时间,还是很有距离,不过单就能拿出来就已是进了一大步。因为据埃克森研究,要做出某种行动改变,只需启动哪怕是很小一步,小小步子启动有利于把事情做成,因为就读理论类纸书而言,拿出来摆在眼皮下,就是进了这么一小步,则某一天,一下子就会读起来来呢。
想着这样子读,也许会让自己做一个小蜜蜂一样的人,采百花精华酿制精美的蜂蜜,而不仅是像黑蜘蛛一样,只知道从肚子里吐出来。没有吸纳的吐出来不会有很大提升,也不会如蚂蚁一样只是重复原先的路径,因循守旧。也就是说,既不一味吐出也不一味吸纳,而是两者结合。
预计功到自然成,最近把教师团队成果与高水平技术技能名师结合,出篇小文,昨天已有初步的文献乐了!
飞快的划水过几本期刊文章了,突然一段字引起注意,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这是著名的斯宾塞之问。随后阿普尔又提出“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两种知识观下,对知识的概念有不同的规训,但这些问题提的简短而发人深省,让人不得不小心于问题提出本身。
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潍坊完满生活做准备。于是他认为课程体系分为五部分:一是准备直接保全自己;准备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做父母的教育,准备做公民的教育,准备闲暇生活的教育。他主张用科学的课程体系去除学校里的装饰主义的弊病,把教育与生活紧密连接起来。
而阿普尔提出谁的知识最有价值,就暗含了一种知识教育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意蕴。从社会功能来讲,教育就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学校里的知识文本一方面以科学自然发展的逻辑为基础,另一方面书本所承载的知识的选择又是社会权力的胜利一方的提现。
福柯认为,教育用它掌握中的知识和权利,无非是散布和占有话语。
知识文本是通过选择后进入课堂的,一旦进入后,知识就不仅是纯知识文本本身了,而是人为筛选后具有一定价值取向的承载物了。
所以说,知识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它一直都是有所指向的。知识具有的阶级性也就决定了教育产出的阶级性问题。什么样的知识选择决定于阶层意志也决定着阶层生产。
这种知识的阶级性特征也是如今课本思政教育的功能的理论依据。
再次听课听到符号俩字,这次是赵作彧老师的课,提到符号有两个概念,一是指摄一个是所指。指摄就是符号本身的字符,所指是所代表的意蕴。
关于符号互动论,还需进一步关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