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子午鼎上的鸟虫篆铭文
在昨天的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介绍了中国最早的艺术字体——鸟虫篆,鸟篆看起来每个字都是鸟的形状,虫篆看起来则都是虫的形状,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艺术处理手法,鸟虫篆很难辨识,就像越王勾践剑上的铭文写的到底是什么,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除了鸟虫篆,还有一种字体堪称无人能识,郭沫若先生曾经花费了三年时间,结果只辨认出三个字,它就是著名的蝌蚪文。
蝌蚪文
蝌蚪文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学术界一直没有形成定论,不过中国现存最早的蝌蚪碑文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相传夏禹当年治水成功之后,曾经“功成刻石衡山”,这块碑文就在湖南衡山祝融峰(又称岣嵝峰)上,被称为“禹王碑”
佝偻山禹王碑
不过这碑文既然这么出名,那么肯定就有争议了。有人说他不在岣嵝峰,有人说它根本就是后世伪作等等。唐代文人韩愈,北宋金石学家欧阳修和赵明诚都曾经前来寻访但是并未找到,不过岣嵝峰禹王碑在南宋嘉定年间突然出现,但不久后就再次消失。明代文学大家杨慎(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位)曾经根据传世的拓片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终于将这块碑文破译,大意就是说大禹治水的经过,以及治水成功之后“万国其宁”,完全就是一块歌功颂德的碑文。
杨慎的译文
禹王碑消失近千年之后,长沙出现了一个疑似以蝌蚪文镌刻的碑文,当时的专家认为这很有可能就是禹王碑。著名学者郭沫若曾经将其拓印,他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对这种文字进行研究,但是据说他只辨识出了其中的三个字(到底是哪三个字,好像没有公开)。不过据说这块碑好像就是在衡山禹王碑拓印之后再次重新雕刻的,碑文内容应该和杨慎破译的是同一版。
禹王碑的其他版本
2007年7月,衡山上再次发现了用蝌蚪文镌刻的碑文,专家发现这块巨石不论是位置、形状、大小都与史料记载中的相吻合,于是现在一般都认为这才是那块消失了近千年的禹王碑母本。
禹王碑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