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最近女星黄奕在一档《怦然再心动》的相亲节目中提到自己因为鸡飞狗跳的婚姻从而息影7年,错过了一个女演员最黄金的事业上升期。主持人倪萍也对这件事表示深深的惋惜。
提到黄奕两段失败的婚姻,很多人都评论黄奕看男人的眼光实在太差。她自己也曾说自己分不清对方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每次进入一段婚姻都是特别盲目和冲动的。
为什么黄奕会在婚姻中屡屡受挫和失败?
其实这件事情背后是另有原因的。黄奕从小父母离异,一直是跟着自己的爷爷奶奶长大的。由于父母的缺失,黄奕从小就渴望被别人关心与爱护。因为没有父母的爱护与鼓励,她对婚姻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因为对自己好一点就当做是爱情,谁知别人只是伪装一下而已。
我们现在如此不幸,不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好,而是我们不够了解内在受伤的自己,不知道如何疗愈童年的伤痛而已。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心理学家施琪嘉的30堂深度成长课》这本书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内在自我,探索自我以及疗愈自我的一扇窗。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不管在童年还是成年后,当他得不到关心、爱护与疗愈时,他就成为一个阴晴不定的孩子。心理学家施嘉琪基于创伤心理20年的研究,针对内在小孩的5大需要,5种情绪以及5个价值信念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对这本书的深入,我们可以快速抚平童年创伤,从而活出强大、自信、内在安稳的自己。
通过《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心理学家施琪嘉的30堂深度成长课》这本书,我们了解到自己的痛苦来自于童年,那我们就要好好呵护自己的内在小孩,疗愈自己的同时,去满足孩子内在小孩的需求,不要让孩子去重蹈覆辙。
1.满足孩子的需求,其实就是在保护内在小孩不受伤害
作者施琪嘉老师在《疗愈内在小孩》这本书的自序中讲到:
一个人一生所受到的种种困扰大都来源于幼年的创伤留下的阴影——他总是带着一个有创伤的内在小孩生活。
这个内在小孩会以各种形象出现,例如自卑的、哭泣的、无助的、无力的、无望的,或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不信任的、怀疑的、不安全感的,对别人怀着厌恶和憎恨的,等等。
你对自己的内在小孩了解吗?你知道内在小孩什么时候开始存在在你的身体里吗?
其实内在小孩从我们慢慢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存在了。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是用哭声宣告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之所以要哭,那是因为从妈妈温暖的子宫内出来,自己会充满了无限的惊慌、恐惧和不安全感。而安全感的建立是来自于妈妈的不断呵护和爱护。只要自己一哭,妈妈就会帮自己解决吃喝拉撒的所有问题,仿佛自己就像上帝一般。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以为自己想要什么,它就会立刻出现在自己面前。以为这个世界是由自己掌控的一样。他们活在自己的内在世界当中,他们的无所不能是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一种理解方式。
因此,当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竭力满足孩子并不一定是溺爱,而是迎合孩子当时的心理状态。在他慢慢长大之后,它就会具有现实检验能力,就能区分内在和外在。
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的哭闹是无理取闹,往往会用拳打脚踢或者冷暴力去对待孩子。其实这样的方式往往就忽略了孩子内在小孩的感受,从而给孩子受到伤害。而且这种伤害会从童年一直伴随我们到成年甚至是一生。
所以,如果不想让孩子受伤,那就在他们小的时候竭尽全力去满足孩子内在的需求。这种做法不仅符合孩子内心发展需要,并且可以保护内在小孩不会受到伤害。
2.健康的养育方式造就健康的内在小孩
很多人知道了孩子从小就有了内在需求,会有一个内在小孩住在里面。但是我们很多人会疑惑的是到底内在小孩是如何受伤的?
施琪嘉老师在书中提到:在孩子成长形成的各个阶段,如果内在小孩的需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他就可能受伤。早期不当的环境和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可能会让孩子形成有创伤的内在小孩。
例如:父母早期对于孩子的疏离,完全忽略孩子感受的行为。孩子在小时候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关爱,长大后这种缺爱的小孩会没有安全感,会经常对自己的另一半充满这种的不信任,以至于屡屡在感情上受挫。
还有一种情况恰恰完全相反,就是父母爱子心切,给予孩子太多的关注和爱。而父母给孩子的一些东西往往不是孩子所需要的。我们现实中很多人长大后成了“啃老族”以及“妈宝男”就是因为太多的爱让这个孩子失去了他的责任感,长大后承担不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而已。
这两种或远或近的亲子关系其实对我们内在小孩的形成多多少少有着一些不好的影响。
所以,健康的养育方式才是形成健康内在小孩所需要的方式。
对于健康的养育方式,施琪嘉老师提到了三个关键性的因素:恰当、稳定和持续。
我们作为家长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我们对待孩子是不是用了恰当的方式?我们是否给了孩子稳定的环境以及用稳定的情绪对待孩子?我们是否对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是持续的?
当我们反思过后,就会知道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从而有了改进的方式,知道后期该如何给孩子提供健康的养育方式。
3.不想让孩子受伤,就回应他这五个需求
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这本书中,施琪嘉老师汇总出了内在小孩的五大需要,分别为:爱、陪伴、夸奖、玩耍以及道歉。
当我们用这五大需求去回应孩子时,孩子内心的内在小孩才是健康快乐的。
第一:爱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的。一旦爱有了缺失,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一个贪婪的“小恶魔”的样子。
书中提到了缺乏爱的内在两种极端的表现:一种是对很多东西有极强的“占有欲”,另外一种表现就是病理性的嫉妒。
当我们发现孩子对某一样东西极度贪婪或者当你照顾弟弟妹妹,他表现出极度不满时,我们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给这个孩子的爱太少了?
曾经在一个亲子节目中,梅婷的女儿快快每次看到妈妈照顾弟弟,她都会很生气,有时妈妈不注意还会打弟弟。其实这种表现就是因为她的爱被弟弟分走了,缺少了妈妈的爱之后做出的一系列的表现。
这个世界上如果真的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人变得比较温和,变得比较友好、友善,变得单纯而没有什么心机,那就是小时候父母给孩子的足够的爱。
拥有足够的爱才能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断探索。爱给了他们足够的勇气与力量,去成为一个勇敢、坚强的孩子。
第二:陪伴
我的一位好闺蜜因为工作在北京,生完孩子半年后就回去工作,将孩子丢给了自己在老家的父母照顾。而她为了生计也是迫不得已。现在孩子两三岁,每次她回去,孩子总是跟她格外生分。看到自己的孩子跟自己如此生疏,她内心是如此心痛与难过。
其实很多留守儿童都是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从小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与关爱。
缺乏爱的孩子长大之后不仅对人特别粘滞,害怕分离,而且还会特别的“作”。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妻子特别黏着丈夫,只要对方不在,就要各种电话轰炸,各种形式对丈夫“查房”。而做出种种出格行为的妻子只是因为二时缺少父母的陪伴,没有安全感的一种表现而已。
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成年之后感情上屡屡受挫,没有安全感,那就不妨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给孩子十足的安全感,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健康成长起来。
第三:夸奖
有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继续努力,不断上进,即使孩子做得很棒,也不会去夸赞,而只是说“你还有哪些目标没有实现,别高兴的太早”等伤害孩子的话。
碰到这种要求追求完美的家长是不是会很无语?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所以孩子不管再好,也无法取得父母的一次认可。
而小时候缺乏夸奖的孩子由于小时候父母的高要求,很少夸赞,她的内心会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所以长大后会变成一个求夸的人。
他们长大后内心依然住着一个内心自卑的小孩,他不仅要求夸奖,还要让别人感受到被贬低。因此,这种人会缺乏共情力,从而在人际关系中混的是最差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请各位父母在合适的情况下一定要多多去夸奖一下自己的孩子。你的一次夸赞会给自己莫大的鼓励,让他成长为一个阳光、自信的人。
第四:玩耍
玩耍是一个孩子的天性。缺乏玩耍的内在小孩的人,成年后就表现为直男,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容易受到很大的挫折。
其实玩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玩耍不仅可以扩大一个人的心理空间,有更强的抗挫折能力和反思力,而且也会丰富一个人的情感,拥有共情力。在玩耍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所以,与其让孩子在学习中苦苦挣扎,不如放手让孩子出去玩一把。能够玩耍的孩子的内在小孩应该是很有趣的人。
第五:道歉
我们生活中会看到很多开车的司机有路怒症,别人无意识地别了一下,他就要开车跟人家对着干,非要超过别人不可。
他为什么非要跟别人纠缠不休?其实是因为他的内心住着一个委屈的小孩,因为小时候父母做错事情从来不跟孩子道歉导致的。
这种拒不认错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长大后不仅像父母一样死不认错,而且他们内心会时常感觉到憋屈和莫名的委屈。
为什么要求父母做错事情一定要向孩子道歉呢?
因为道歉意味着你看见了他,你安抚了他,并且你还理解了他。
你的道歉会让他的憋屈一下子得到释放,而不会再带到以后的生活当中。父母做错了事道歉不仅给孩子起到表率的作用,而且还缓解了孩子的情绪,不会让这种委屈带到他未来的生活当中去。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这本书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在小孩,还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关照孩子内心的内在小孩,满足孩子的五大需求,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如果小时候拥有足够多的爱,就不会遇到一个稍微对我好一点的人就想过一生”。如果不想让孩子用一生去疗愈他的童年,父母就从小给孩子爱、陪伴、夸奖、玩耍和道歉来满足孩子童年的内在需求,拥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内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