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安琪,班级:数字媒体艺术艺术,课程:界面设计方法/交互设计方法研究,指导:余永海。
如今在“互联网+”的深入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美食与人们的距离越来越短,订餐外卖app和生鲜电然商带来了新的一波“懒人经济”。然而即便是已经在“懒人经济”盛行的今天,仍然有很多的人愿意走进厨房,自己烹饪美食。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烹饪的美食健康指数较高,并且能满足自我成就感。选题围绕人们自我烹饪美食的问题,也是针对“下厨房”这类菜谱查询,分享菜谱和食谱课程学习App的体验问题,展开的用户体验分析和交互设计创新。选题App也可以用“美食达人”、“烹饪能手”、“厨师菜单”等名字。该选题的目标用户为以本人为核心的一群人。
一、选题:初步的活动定义
从下厨房的美食模块的角度看,用户进入下厨房App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根据食谱完成一道好吃的菜。下厨房提供搜索、分类、排行榜等工具浏览菜谱,用户可以分享菜谱,在菜谱评论区与作品区与厨友交流心得,另外,在菜谱页面的用料处提供一键加入菜篮的功能,形成菜单,方便用户去市集购买菜谱所需的材料。下厨房App是一个集合了工具、社区与平台电商属性的家庭美食入口,只要你想做美食,就能搜索到相应的食谱,每个步骤清晰明了,有些不仅仅有文字图片介绍,还有视频能更好的帮助制作美食。完成之后还能发表作品,获得点赞和评论,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
App出现前,人们的常见活动情境?
在该类App出现前,人们下厨的情景有:想尝试学习一种新菜品,找到的菜谱做出来成品的味道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味;自己创新了个新菜品,发在朋友圈并没有人赏识认同;烹饪初学者在面对食谱所需的各种食材和不同种类的厨房用具而手足无措;美食达人想烹饪一桌丰富的菜肴与家人分享,但传统的菜谱书籍内容垂直单一,很难提升自己的烹饪技能。
本质上,人们想要获得什么情感体验?
透过现象看本质,人们的日常下厨体验,首先最期望获得的肯定是在制作过程中的自己动手的自我体验,然后是美食被认可的成就感体验,还有社交、审美、兴趣等体验。
自我体验方面:在完成一道菜品时,是从一堆堆原产品,通过自己的双手加工制作,最后变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满足感不断累加,在成品装盘时能达到最高点。但对于曾经做过的,很难再获得满足感。
成就体验和社交体验方面:做出一桌好菜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而且将自己菜品的食谱发表,看到别人做自己的菜谱,用户做完后在对应菜谱下发表作品,获得点赞和关注,能更大程度的提升成就感。为了能激发用户的创作和烹饪兴趣,可以增加一个“每日任务”的环节,每天通过完成下厨房App发布的任务,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可以增加一些类似于关注三个感兴趣的用户、看3篇食谱、给3篇食谱点赞、探讨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等,完成可以获得经验从而提升等级,这样可以增加社交体验。目前下厨房App忽略了这一点。
审美和好奇体验方面:大厨做出来的菜品不仅是色香味俱全,而且摆盘也非常好看,拍出的照片能惊艳朋友圈,通过该App上的菜谱做出的成品不仅美味,且分享的图片和视频也制作精良。可以增加一个单元分享拍摄美食的技巧和摆盘的方式,能通过学习增加自身的审美体验感,进一步提升做菜的兴趣。
重新定义:下厨房App
下厨房App有可能是我的烹饪清单,或者美食管家,或者美食圈。
烹饪清单:提供最健康科学的菜谱,每天都有不同的菜谱,满足每日膳食的均衡营养所需,解决菜品搭配,方便去菜市场或超市进行采购。
美食管家:通过每个人的不同饮食需求,进行推荐不同的菜谱供以后学习,成为个性化的私人订制菜单,不用为了今天要吃什么而发愁。同时在学习每日菜谱时,对于加入菜篮子的食材能够一键下单,商家已经定量准备好食材和配料,由专门的配送员就近采购,送货上门,减去了自己采购食材的时间和用量把控不准的烦恼,避免了因食材缺少而丧失做菜的兴趣。
美食圈:通过分享上传菜谱和制作的心得体会,获得点赞和评论,得到成就感,并且收藏、点赞、评论别人的菜谱,找到趣味相投的人,形成自己的美食圈,得到归属感,提高影响力。
二、发现问题:现有App的情感体验分类分析
1. 现有App方案的活动情境。
从下厨房等应用来看,主要的活动情境有:
(1)在餐馆吃到了好吃的菜,或是想做某道菜但不知道具体做法时,就需要从搜索菜谱开始。
发生率高,重要。情感体验:急迫感和好奇感较高,情感体验弱。
(2)有了明确的菜色方向,搜索相关菜谱,查看不同的做法以及其菜谱的评论,从众多菜谱中选择一个自我满意的菜谱进行制作。
发生频率较高,重要。情感体验:生存体验,好奇体验高,审美体验高。
(3)将选中菜谱中所需的食材丢入“菜篮子”,按照清单开始出门购买食材。
发生频率较高,重要。情感体验:生存体验急迫感较强,有实践感。
(4) 购买App上提供的课程和烹饪工具等。
发生频率不高,重要。情感体验:存在好奇体验和审美体验,生存体验低。
(5)按照App上选中的菜谱的步骤,一步步完成,直到呈现出最后的成品。
发生频率较高,重要。情感体验:满足感和成功感较强,存在审美感。
(6)将自己做好的菜摆盘、拍照并分享给他人,通过文字、拍照或视频创建自己的菜谱。
发生频率较高,重要。情感体验:有影响力体验、自我体验、成就体验和社交体验。
(7)自己发的帖子或创建的菜谱被浏览、收藏、点赞和评论互动。
发生频率较高,重要。情感体验:有成功感和归宿感。
2. 逐类分析情感体验。
按照情感体验分类,逐一核对现有App的情感体验,从发生频率、情感的积极消极、唤醒水平高低等方面,发现情感体验不足之处。
(1)生存体验:发生频率高。两种。1:对想做一道菜却不会做产生的缺乏感和急迫感。2.因急迫和缺乏,就需要去搜索自己做,产生满足感。唤醒高。
(2)实践体验:发生频率较高。其中积极的好奇感存在,在看到摆盘精美,颜色鲜艳的菜肴,会产生这道菜是怎么做出来的和好想学会这道菜的好奇感。成就感:发生频率较高。成就感产生于自己做出了美味的菜或自己创建的菜谱被多人浏览、收藏、点赞和积极的评论。
(3)自我体验:在自己的菜品发布后,得到人们的评价,点赞以及评论后,得到自我满足感。对于新用户来说是很少会有人点赞和评论,体验感较低,而对于老用户和人气用户来说是体验感较高。
(4)人际关系体验:积极的归属感存在,通过分享上传菜谱和制作的心得体会,获得点赞和评论,并且收藏、点赞、评论别人的菜谱,找到趣味相投的人,形成自己的美食圈。其中积极的影响力也存在,在形成了自己的烹饪圈后,发布的食谱和菜色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到他人。
(5)道德体验(赞赏、荣誉、幸福):存在于社交中的愉快感、幸福感、荣誉感、赞赏感、热爱感等。
(6)审美体验:存在,但是发生频率低。对于自己发布的菜品进行摆盘和构图拍照,有一些美感体验。在浏览其他用户发布的菜谱和拍摄好看的菜肴时,会产生愉悦感,引起情感共鸣。
(7)理智体验:略。
3. 提出体验的创新目标。这是选题后第一个重要成果。
提出问题,即提出最值得改进的情感体验问题,作为创新目标。
(1)审美体验:做菜除了做得好吃之外,审美体验是我们热爱美食的原因,包括色香味、手艺、文化、做给谁、背后的故事等等,都是需要审美的元素。
(2)社交体验:在以前家庭主妇们除了自己创新之外,还会家庭邻里间互相交流,说说今天晚上要做什么菜,又发现在烹饪时加什么会更好吃。因此,如今的app不仅仅需要加强线上的美食圈交流,强化社交模块的存在感,也可以举行同城线下活动,指明此次线下烹饪会的主题时间地点及聚会人数范围,其他厨友看到信息可以选择申请参加,最终再由发起人同意申请这样的一次双向选择确定最终聚会人员。
(3)成就体验:进入厨房做菜本身就是一件实践活动,完成过程及结果呈现会给人带来一时的成就感。 但是成就感不能转瞬即逝,可以设置每日任务,完成即可获得经验用于升级,从而获得自身的成就感。同时通过任务的内容,让用户去点击阅读、评论、点赞其他用户的菜谱并且关注其他用户,让别的用户也能获得成就感。
(4)兴趣和好奇体验:中国人热爱美食,围绕吃的活动,人们能体会到很深的兴趣体验。首页推送吸引人的下厨经历,知识,菜谱,让用户对这些产生兴趣从而点击阅读。
三、寻找思路:选题的活动分析
下厨房App属于吃的活动,具体的活动有很多,比如馋吃、聚会、做菜的美食经历写作分享等等。以下将从看、聊、学、写、做和玩六方面对活动进行分析,分析动机和情感体验。
1、活动分析:动机和体验
(1)自己做菜(看、学、做):自己对做菜有兴趣或是想要做一道自己在餐厅吃到的喜欢的美食,就会跟着菜谱学习做菜。动机:自己根据食谱就能做出在餐厅吃到的一样的美食,学习新的菜品。期望:生存体验,审美体验,好奇体验,成就体验。
(2)安排每日菜谱(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重每日的营养搭配,特别是健身爱好者。动机:希望搭配营养均衡的一日三餐。期望:好奇体验。
(3)浏览菜谱(看):想尝试新的菜色但是没有很好的想法。动机:对更多的美食感兴趣,学习新颖的菜谱。期望:好奇体验。
(4)采购(做):选定菜谱后,会形成所需食材的清单,出门采购。动机:根据清单,有条理地亲自挑选购买。期望:生存体验。
(5)分享(写,聊):将自己做好的成品拍照或是拍视频上传分享,记录做菜过程中的心得,得到别人的评论和点赞。动机:分享好看的美食图片,吸引自己美食圈的朋友,获得赞美。期望:生存体验,成就体验,社交体验。
(6)教做菜(教、做):将自己的创新菜和拿手菜写出来,发布出来供大家学习。动机:将自己喜欢的美食分享出来,让人们更好的可以去学习,展现自己厨艺,获得认可。期望:生存体验,成就体验,有影响力的社交体验。
(7)其它兴趣圈子活动(聊,做):从线上转至线下的美食圈,线下约做菜,品菜,聊菜,创新菜等,强化社交模块的存在感。动机:一起交流共同的兴趣爱好,分享自己的感情,交朋友。期望:成就体验,社交体验,归属体验。
2、初步确定活动目标和体验目标
经过对下厨房App的活动分析,下厨房App活动中值得创新的主要活动为:
1、任务(做)模块,体验目标为成就体验、社交体验等。
2、摄影学习(学、做)活动,体验目标为成就体验、自我体验、审美体验等。
3、举行聚会(玩)活动,体验目标为亲和、归属等交往体验。
四、体验创新:新App的功能设想
针对每一项活动目标,展开具体的功能设想。
(一)每日任务(做)活动
任务活动的体验目标是审美体验和好奇体验。下面挨个分析创新的模式和具体功能设想。
1.成就体验
常见生活情境:完成指定任务。生活中完成一系列任务总是会给人不断的成就感,每日剩下的没有完成的任务,会给人强烈的不满足感,从而更加会激发大家打开app之后,先完成每日派发的任务,再继续使用app。
分析:每日任务就是派发多件简单的小任务,例如关注3位厨友,评论3篇食谱等,在不断完成这些小任务之后给予积分等级奖励,获得成就感。在通过发布的任务中被关注者和被评论食谱的作者也能获得成就体验,一连串完成任务的小成就就会有“上瘾”的效果。
具体功能设想:以“每日任务”的环节,每天通过完成下厨房App发布的任务,增加一些类似于关注3位感兴趣的厨友、看3篇食谱、给3篇食谱点赞、探讨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等,完成可以获得经验从而提升等级,连续坚持完成“每日任务”所获得的经验越多,可以设置每日提醒功能。
2.社交体验
常见生活情境:完成任务,认识到新朋友。在完成一系列任务,就会促使你结识到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分析:“每日任务”中的关注3位厨友,评论3篇食谱等任务,在迫使你去关注新的厨友,拓展自己的美食圈,能够更好地提高用户的社交体验。
具体功能设想:提供了一个新的关注厨友和评论点赞食谱的通道,为了完成每日任务促使用户开展社交,拓展美食圈。
(二)摄影学习(学、做)活动
摄影学习活动指的是开设拍摄美食和摆盘的讨论互动板块,以帮助新手小白参与讨论,拍出更加引诱人的美食照片。
1.审美体验
常见生活情境:做完美食之后,想和大厨一样摆出好看的摆盘,却无从下手,就算摆盘好了,也不知道怎么拍出好看的吸引人的美食照片。
分析:摆盘会影响菜品的美观,甚至影响人们的食欲,同样的菜品,摆盘精致让人更惊艳。而拍摄技巧和精致的后期p图方法也能快速提升菜品的价值感。
具体功能设想:给用户提供了一个讨论学习下厨周边技能的新版块。为了提高自己做出菜品之后分享得到的点赞评论数量,从而迫切的想要学习摆盘技巧、拍摄和p图方法,提升自身技能。
2. 自我情感体验:
常见生活情境:将菜谱做出成品美食的成就感转化为拍出好看的美食照片的自豪感,拍出的美食照放到美食圈后得到许多点赞和评论
分析:当看到自己拍摄的美食照得到的点赞、评论和浏览量的增加,会使用户产生自豪感。
具体功能设想:如何增加用户从APP中获得的自豪感,这是一个问题。可以从APP和其他用户两个入口进行思考,建立摆盘拍摄教学后发作业的积分奖励制度,当用户学习完课程后发出学习成果,能够明显获得比以前多的点赞和评论量,并能获得一定的结课积分奖励。
(三)聚会(玩)活动
聚会活动指的是举行同城线下活动。
1.社交体验
常见生活情境:想要参加厨艺交流会但没有途径。
分析:在下厨房这个共同好者集中的地方如果能够提供一个线下的交流平台,强化社交模块的存在感,提高用户的社交体验。
具体功能设想: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以组织线下聚餐和参加他人聚餐的平台,指明此次线下烹饪会的主题时间地点及聚会人数范围,并且明示需要支付的金额,由组织者准备材料用品,其他厨友看到信息可以选择申请参加,最终再由发起人同意申请这样的一次双向选择确定最终聚会人员。对于App平台来说也可以以此吸引广告商的赞助,由平台自身举办。
2.交往体验
常见生活情境:和共同爱好者一起做饭的时候聊天讨论。
分析:做菜的时候很多人会是一个人,从而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具体功能设想: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线上直播平台,可由一位厨友开启一个主题交流的直播,其他厨友可选择性的加入,提供一种多人在线共同做饭的社交体验。
(五)总结:新App的功能模块、设计想法和体验目标
1.每日任务模块设想:以“每日任务”的环节,每天通过完成下厨房App发布的任务,增加一些类似于关注3位感兴趣的厨友、看3篇食谱、给3篇食谱点赞、探讨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等,完成可以获得经验从而提升等级,连续坚持完成“每日任务”所获得的经验越多,获得成就感。在通过发布的任务中被关注者和被评论食谱的作者也能获得成就体验,一连串完成任务的小成就就会有“上瘾”的效果。可在设置中设置每日提醒功能。
2.摆盘拍摄模块设想:给用户提供了一个讨论学习下厨周边技能的新版块。为了提高自己做出菜品之后分享得到的点赞评论数量,从而迫切的想要学习摆盘技巧、拍摄和p图方法,提升自身技能。建立摆盘拍摄教学后发作业的积分奖励制度,当用户学习完课程后发出学习成果,能够明显获得比以前多的点赞和评论量,并能获得一定的结课积分奖励。其他用户则可对自己喜欢的美食照片进行点赞,评论,打赏,关注,这样可以激励用户更多的烹饪、拍照和表现欲。也有利于促进用户活跃,提高留存和转化,一段时间后,可以积累自己的粉丝,个人品牌,最后成为美食达人。
3.聚会模块设想: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以组织线下聚餐和参加他人聚餐的平台,指明此次线下烹饪会的主题时间地点及聚会人数范围,并且明示需要支付的金额,由组织者准备材料用品,其他厨友看到信息可以选择申请参加,最终再由发起人同意申请这样的一次双向选择确定最终聚会人员。对于App平台来说也可以以此吸引广告商的赞助,由平台自身举办。结束之后参加者可对本次交流会进行评价,此评价将被呈现于主办者的主页中。此外它也是一个可以提供线上直播的平台,发起直播的用户可以先提前在自己的主页上发布要直播的菜式,其他用户看到后,若是感兴趣可提前准备好材料,方便直播时一起烹饪。其他用户可自行选择菜式或是随机匹配进入直播,大家可以边做饭边聊天讨论,一些厨友在烹饪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能在线提出得到答案,营造多人在线共同做饭的效果。
五、情境故事:功能模块的交互设计
1.每日任务模块的主要情境
完成任务流程:闲着没事,于是打开APP,想要先完成每日任务获得奖励,提升等级,系统随机提供一些推荐的食谱笔记,以供用户选择喜欢的笔记点赞、评论、转发。完成每日任务获得响应的经验值,每积累一定经验值既可升级等级,在下厨房APP举办的活动中,越高的等级也将成为很重要的加分项,活动更多参与机会和相关福利。
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打开App>首页,我的>打卡,选择一条或是多条每日任务(新手任务/日常任务),点击去完成>任务详情(推荐多篇笔记给予点赞、分享、评论)>完成全部任务,获得奖励
2. 摆盘拍摄模块的主要情境
(1)摆盘拍摄教学流程:在跟着下厨房APP的食谱,完成一道美味的菜肴时,局限于不会摆盘技巧,导致视觉效果不佳,给成品大打折扣。在学习了摆盘技巧之后,想要和亲朋好友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但因为不会找拍摄角度,不会布置场景背景,导致照片没有呈现色香味俱全的感觉,想要进一步学习拍摄美食的技巧。
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打开App>首页,课堂>摆盘拍摄,选择分类教学课程(全部/早餐/中式甜点/西餐/甜点/蛋糕/家常菜),点击中意的教程学习>增一得一(分享给好友,好友和用户都可免费获得此课)/花费一定金额购买课程>课件,学习课程>完成学习课程
(2)获得结课经验流程:在学习了下厨房APP的摆盘拍摄的课程之后,给予课程评价,获得结课奖励;根据课程学习,展示出自己的作业,获得结课经验;获得导师认可的优秀作业,能额外得到优秀作业奖励。
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打开App>首页,课堂>摆盘拍摄,选择分类教学课程(全部/早餐/中式甜点/西餐/甜点/蛋糕/家常菜),点击中意的教程学习>增一得一(分享给好友,好友和用户都可免费获得此课)/花费一定金额购买课程>完成学习课程>评价,给予星级评分,写评价和建议>传作品,拍摄自己的作品上传>获得经验值,提升等级
3. 聚会模块的主要情境
(1)线下聚会举办流程:打开App,在首页的活动模块中点击聚会活动,担任这次线下交流会的发起人,指明此次线下烹饪会的主题时间地点及聚会人数范围,并且明示需要支付的金额,由组织者准备材料用品,其他厨友看到信息可以选择申请参加。当有其他用户申请时,可对其信息卡进行审核。
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打开App>首页,活动>聚会活动>举办聚会>填写聚会信息,点击提交>审核其他用户的申请,点击同意>线下聚会进行中>结束,记录本次活动并对参与者进行评价>收到参与者的反馈
(2)线下聚会参加流程:打开App,在首页的活动模块中点击聚会活动,厨友可以看到各类聚会活动信息,可以选择其一申请参加,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当发起人通过申请,就只要等到了约定日期准备前往,聚会结束之后对发起者和本次活动进行评价
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打开App>首页,活动>聚会活动>参与聚会>填写个人信息,点击提交>审核通过,支付费用>线下聚会进行中>结束,记录本次活动并对举办者进行评价>收到举办者的反馈
六、原型设计
(一)板块规划:
(二)主要流程和界面
1. 每日打卡流程
2.摆盘摄影教学流程
3. 聚会活动流程
七、界面设计
展示3个高清界面效果图:
个人课程总结:
本次课程作业我的选题是下厨房App的体验创新,通过这几周的学习,主要的收获应该是了解到了该如何去思考或创新一个新的需求,通过情感的分析对于交互APP的设计有很大帮助,在老师教按照情感体验来分析之后,了解到分析用户的动机和情感体验对于设计APP的重要性。每一周对一个模块的学习,加深巩固了理解,从这门课中学习到的是一种界面设计的思路,运用课程中所学的能进一步的了解界面设计。总的来说,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同时还需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