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在外地筹建一个物流港项目,急需一位行政总监,项目同属华东区,招聘的任务自然落在华东总部。我告诉招聘主管小雅,开通所有渠道,尽快抓出候选人,要不就把她送项目的工地上看大门。
职位发出一周后,小雅把五份复试候选人的简历拍到我桌上,我粗略看了一下,质量还挺高,看来这小妞在高压下还是很出活儿的。
面试前,我仔细看了五位候选人的简历和初试评语,特别是候选人C,男,40岁,已婚,籍贯西安,第一学历军校本科,毕业后在部队从事文职工作,后去意大利军事研究院进修。转业后在四家大型房地产企业做过行政管理工作,参与过项目筹建,后又先后进修了两个MBA,其中一个还是上交大的MBA。
我指指C的简历对小雅说,这哥哥是我的菜。
我给候选人C大概做了画像:性格自律、精干、善于交流、爱学习、做事目标性强、喜欢通过有level的渠道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我告诉小雅:和优秀的面试者交流绝不仅仅只是一场面试,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疫情原因,加上异地招聘,所以只能选择视频面试。
C如约出现在大屏上,很精干、西装衬衫、头发显然精心打理过,他没开口前,这个形象完全符合我的画像。
按照惯例,第一项自我介绍,C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以及在历年工作中取得的业绩,有点京腔的普通话,声音很好听,截止到这个环节,他都非常OK,我向小雅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第二项是针对候选人做的自我介绍,面试官与其展开互动。考虑到筹建阶段的特殊性,我计划重点和他互动三个内容:项目筹建阶段的政府外联工作、集团行政管理制度、流程的落地工作、后勤保障对项目筹建阶段的支持。
我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未来有可能会对接的政府部门及工作,然后请他阐述一下准备如何开展这项工作。他的简历中有过类似的经历,按我的想法,C应该条理清晰侃侃而谈,在我的频频点头中完美的结束这个问题。
事实是他的确侃侃而谈,从疫情对国内经济、房地产的影响谈到集团做项目的战略眼光,以及这个项目对当地经济、就业带来哪些正面积极的意义等等,总结下来就是如果我们把这些和政府讲清楚,政府部门各个口子都应该积极配合我们,否则就是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现在虽然国内的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是国外疫情发展不容乐观。政府当下的重点工作就是抗疫情、抓经济、保就业、促发展......
现在哪个地方政府财政不吃紧,这时候要是有个大项目落地投资,政府都是举双手欢迎。因为什么,因为我们是给政府带来税收,带来就业机会的呀。这种利于政府、利于民生、能让政府出政绩的项目,你去哪个部门办事,哪个部门不是一路绿灯的配合你啊......
他说的每句话听着咋都那么有道理呢,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继续。而我用余光,看到有个低着头的人肩膀在有节奏的抽动。
其实我已经知道答案了,但还是不死心,我准备喝口水缓一下,再带一下节奏。
关于集团行政管理制度、流程在新筹建项目的落地工作,我请他具体谈谈。
C从宏观层面谈了制度建设对一个国家、一个公司的重要性,频频冒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金句:
制度建设是关系公司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
制定制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落实.....
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
话锋一转,吟了几句诗: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C总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制度很重要,但不应生搬硬套、应该因地制宜才能让公司更高效的运转。
理论听着都对,但理论如何应用到实践?制度流程怎么在新项目落地?所谓的因地制宜怎么做?我没有get到他的点。
如同考卷上有一道牛吃草的应用题:
我问有片草地,草一天长2厘米,10头牛可以吃几天?你答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公式对了,可这道题你不得分。
在我已经确认C不合适以后,我还是继续了后面的问题,说实话,内心有点伤感。3个MBA,学了太多漂亮的理论,实战干货少之又少。
物流港项目处于筹建阶段,上到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接待投资机构考察,下到安排办公室装修、固定资产采购,工作要能上能下,落地实干,而C显然匹配度太低。
面试结束我告诉小雅,C算是特殊人才,放进人才库吧。
小雅说领导我错了,以后我看准点,再不推荐这样的人刺激你了。
我很认真的看着小雅说:“C真是特殊人才,以后如果需要个培训总监,可以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