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第三部分继续着“拒绝—后撤”的案例。其中一个案例摘要:
一个实验,两个人一组谈判,有一笔钱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谈判怎样的比例分,如果规定时间内没有谈妥,两个人都分不到钱。其中一个谈判方是互惠研究员,但对方不知道。互惠研究员按照“拒绝—后撤”谈,先谈一个自己最大比例的分配方案,再逐步妥协,到达成共识的方案,而且有利于自己。还有一组,互惠研究员直接开出略微利己的方案,结果谈的结果是不利于自己的分配方案。再一组是开始公平的方案,最后没有让步也没有达成共识(个人理解的案例可能和原著有偏差)。
这个案例,突出了互惠原理的影响力,第一组先开出更有利于自己的,逐步妥协达成共识,还是有利于自己的分配。
这个案例更进一步说明了用互惠原理的附加价值:被影响的对方有两个感:责任感和满意感。因为是自己争取对方让步的,会更加珍惜谈判结果,会更能给出责任。满意感是自己谈的对方让步,会有满意赢的感觉,虽然自己分配并没有占什么便宜,但仍然比开始谈判好,比都分不到钱好。
看到这里,感触很大。有时我们好像赢得了一次谈判,但可能也是对方用互惠施加影响的结果,可能被算计的感觉。比如遇到一个强硬的谈判对手,上来就没有什么谈判余地,会让你感到畏难,挫败,而回去又不好和领导交差,还是要谈个结果出来,而对方适当让步,你很可能就痛快同意了,还可能感恩戴德,然后回去给领导邀功。
书中也说明了如果防范,如果是互惠,真的互惠,比例达成一致也是共赢。如果是被算计,自己的利益遭到侵害,应该理解为就不是互惠的“惠”了,是算计,就要以拒绝回绝,就不应该有亏欠感。
书中有个案例,就是非盈利组织做公益,做的就是公益,你免费得了就得了,后面也没什么目的,可能科普一个预防知识。有的就是后面有销售套路,卖一个昂贵的产品。往往这种定价会比市场价高很多,就是利用先给了对方免费服务,然后用销售套路定高价产品售出,这个时候作者建议是免费的服务照单全收,然后也不购买,重要的是识别是善意共赢,还是另有所图。有点反向“互惠”的意思,“以牙还牙”。
这里还是读出了一些谈判策略:首先先施加影响的一方,用互惠更加主动,用在不同的事和人上,大概率是会施加影响的。其次对于别人的互惠要适当提高警惕,不能只看得到的善意和好处,还有读到对方的动机,善于识人,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看到两章《影响力》带有进攻性主动性,向孙子兵法所说,主动进攻往往占得先机,往往能调动敌人。
所以本身主动的人,主动思考,主动行动,主动交往,主动定目标等,关系中主动的一方,长期来看,影响力更大,收获也会比相对被动的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