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有一门物理实验课,任课老师也是这门课教材的主编。本以为既然是主编,那应该会比较和蔼,没想到第一次实验课就觉得好冲(chòng)。但没想到我竟然觉得这位喀老师和老庞有点像,在初中时候和老庞讨论问题,就不能心平气和地来,永远都得是信誓旦旦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即使自己的想法错了也要退而不弃,找到症结所在。要是一发现自己错了就不问了,最后很难找到问题所在。所以初三就这样一直下来,偶尔还能遇到老庞出错的时候,到后来甚至可以不这样,能轻松地聊了。
说这个倒不是炫耀对付老师的小聪明,而是发现中学生活的特点好像也是如此,只要抓住一两点,以这一两点处理生活,就会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比如有的同学坚持,最后事情会有很大的改变,原本不擅长的内容有可能变得擅长;有的同学专注,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只是把应该用于一件事的时间的效用提高到最大,也不会留下问题;有的同学…… 这些都像上一段提到的事一样,不管有意或无意,只要抓住一两点,就可以处理好大多数问题,得到不错的结果。
读一赠一:这两天一篇《努力型学霸的时光》的文章刷屏了,要换作一年前,我说不定会跟舍友哀叹自己与人家的差距,要是哀叹还说明想向人家看齐。现在竟然不会了,现在就好像躺在地上的死尸一样,人家一脚踏下来,不经意地搓两下,就被搓成了粉末。
而今天竟又出现了两篇与此相关的文章,其中一篇探讨《时光》文字背后是否有鸡汤逻辑的嫌疑,我觉得没必要,这不过是年轻人的疑惑的一个侧面,不是主人公的就是撰稿者的。可人家看出有问题,说出来又没错。以上的论断像极了我现在的状态,愿意理解任何事,可自己却躺在原地不动弹。
甚至缺乏生活技能。
倒是还发现另一件事,本来日常生活就是有高兴也有郁闷,所以没必要沉浸在一种状态当中,一天到晚正能量和一天到晚负能量,不如该高兴高兴,该不爽不爽。这样比较痛快。这是不是指出了上两段的问题呢?
尽管理智上可以明白这些,但情感上怎么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