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入口
按照张小龙提出“无处不在”的说法,对于微信而言,作为一个社交主打的软件,像之前的微信支付无处不在一样,感觉小程序会在用户社交过程中,在需要提供服务时,以推荐的形式出现。
推荐机制应该类似聊天过程,点击+号时,如果一分钟内相册内有照片增加,该图片就会出现在+号上面。
推荐的依据就是后台对小程序打的标签,当然只是猜测,微信在审核小程序时,会对小程序打非常详细的标签,用户社交过程中某场景或者关键词触发了小程序的服务功能,就会给用户推荐出来,用户选择是否点击进入,不操作三秒就会消失。获取服务结果后,可以分享到当前的聊天窗口,同时,这一小程序这进入+号的应用列表最后面,七天内用户不使用则自动消失。
关于运营和推广
除非有强烈的运营需求,小程序应该不会出现在朋友圈,同样参考支付,只有在去年春节,有强烈的运营需求的时候,支付才会出现在查看隐藏的图片时。从产品角度,这是没有硬需求场景的,强插只会让小程序沦为运营和引流的工具,全成了商家的红利,对于更大基数的用户来说是很不舒服的。
关于红利
所以回头看小程序的“红利”,如果从红利的目的出发去开发小程序,肯定会碰壁吃亏。原因很简单,看公众号中的服务号,只有那些用服务号真正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商家(比如美味不用等服务号),才获得了“红利”,而那些为了红利去开发、推广服务号的商家,结果都是“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