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H先生
图|网络
你在躲避什么?你在挽留什么?你想取悦谁呢?
电影的结尾,当朴树的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我想很多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关于西藏,关于朝圣,关于人生,关于选择,关于信仰。
关于未知的一切。。。
关于西藏的电影,我之前看过几部,比如《可可西里》,比如《转山》,比如《七十七天》,但以我现在的水平,我真的不敢轻易去评价一部电影,尽管它们确实很好,不过这部电影,对我触动最大,我必须要说说了。
看完电影后觉得不够过瘾,于是我又看了关于这部电影的花絮,访谈,以及业内外的各种评论,然后才准备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
我特地百度了一下影评怎么写,最喜欢知乎上的一句回答: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于是我有了信心,然后就有了这篇还称不上影评的文字。
《冈仁波齐》,导演张杨。
该片讲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该村的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磕头2500公里去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
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被誉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亚洲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神山,神山之王,每年都有朝圣者围着神山徒步绕行,即为转山。
该片没有剧本、没有特效、没有明星,也没有任何前期宣传,有的只是对朝圣者艰苦的真实生活的记录,却斩获近1亿票房,在商业片大潮中独树一帜,为张杨赢得较好口碑。
他们一群人,为了同一种信仰,一起跪拜,一起念经,一起唱歌,一起跳舞。
藏民为什么要朝圣,张杨为什么要拍这么一部电影,也许这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
因为藏传佛教徒认为,转冈仁波齐一整圈,可洗去身上罪孽;转100整圈可跳出三界五行,成佛升天。2014年是藏历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13圈,最积功德。无数信徒前往神山朝圣,是拍摄的好时机。
于是张杨在这一年选择完成他对电影的朝圣,“在通往好电影的路上我也是信徒。我想用苦行僧的方式花一年时间跟着一组真实朝圣的队伍拍摄,朝夕相处,不预设剧情,就从他们本身的生活里挖掘故事和人物。它意味着我必须摒弃那些驾轻就熟的技巧。”
一辆拖拉机,拉着一车装备和物资,11个人,开始了一段艰难的朝圣路,他们用一颗虔诚的心去为众生祈福,行走世间坎坷路。
木板置于头顶、胸前、腰下拍打,
再置于地上进行滑行,
叩首,起身,继续,再继续。
这是一个完全脱离现代城市的故事,
当大部分人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
在藏区偏远的山区,
有这样一群用朝圣诠释信仰力量的信徒,
数月的朝拜只为来到信仰的天堂
——冈仁波齐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是空气还是阳光?苦难还是幸福?
摇动经筒,默念玛尼,他们在佛经里找寻生命的困惑。
西藏芒康,一个世代农牧的宁静村庄。
因为一个电影摄制组的到来将这一切打破。
一个没有走出过大山的耄耋老人
一个即将临盆的孕妇
一个家徒四壁的酗酒屠夫
一个自幼残疾的少年
一个九岁的女孩子
一个因车祸一蹶不振的父亲
十一个和演员毫无关系的人,踏上了他们的演绎之路,是为了钱?是为了信仰?还是仅仅为了离开?
用身体丈量一条朝圣路。
从黑夜到白天,从东到西 ,
全程2500公里,历时一年的时间,
历经春夏秋冬四季变幻,感受艰辛与欢乐,近600小时的高清素材,
真实记录了这条朝圣路上的困惑与追求,
有些人为了救赎,有些人却是为了逃离,
还有一些人为了父母 ,
更多的人却是为了众生。
剧中主要人物
杨培,72岁,尼玛扎堆的叔叔。一直为了照顾哥哥的孩子们而辛勤劳作,善良、淳朴。一生未出过远门,哥哥在世时,老哥俩一直想去朝圣,始终未能如愿。这一次他下定决心要带着自己和哥哥的夙愿一起上路,到神山冈仁波齐,完成神圣的朝圣之路。
尼玛扎堆,48岁,是整个朝圣队伍的掌舵人,历练沉稳。他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三年前尼玛扎堆家的三个儿子娶了邻居家的二女儿斯朗卓嘎。尼玛扎堆的父亲在14年春节将至的时候去世了, 老人一生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去一次拉萨,却总是未能如愿。尼玛扎堆时常悔恨,所以这次下定决心一定要带上叔叔踏上朝圣之路。
次仁曲珍,23岁,从未上过学,斯朗卓嘎的姐姐,已经怀孕半年左右,在朝圣路上生下一子,丈夫是色巴江措。由于她家姐妹几个没有兄弟,所以本打算让尼玛扎堆家的三儿子入赘过来做上门女婿,但那个小伙子死活不同意,最后招了色巴江措做上门女婿。
扎扎,一个九岁的女孩,跟随大人们一起奔波在朝圣的路上,一样磕着长头,双手合十,当她告诉妈妈说自己头疼时,妈妈告诉她:磕头好,磕头长见识。她不但没有放弃,还告诉大人要加油,女孩特别坚强,就那样从芒康到冈仁波齐磕了2500公里。
如果你许了个愿,请按照你许愿的步伐走,最关键的是你磕头的时候,要有颗虔诚的心,要为了更多的人去磕头朝圣。
剧中主要情节
生孩子
腿受伤
车头被撞坏
推拉着车厢继续走
脱了外衣,磕着长头淌水而过
扎扎告诉大人要加油
无论多么大的困难,也阻挡不到他们朝圣的心愿,他们早已破釜沉舟,抱着必胜的心态前进。
导演张杨,一个从1991年大学还没毕业就开始一个人进藏旅行的大学生,至今成为著名的导演。我想旅行带给他的不仅是身心的放松,还有关于电影,关于信仰等等更深层次的东西。
《冈仁波齐》就像一部稍微加了点剧情和台词的纪录片,11个人一起走在朝圣的路上。11人既是朝圣者,又是演员。
一路上有新生命的出生,有老者的去世,困难重重。
前方没有终点,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
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更是一个人人浮躁的时代,很多人为了金钱,为了地位,为了面子,变得虚荣,虚伪,虚情假意。
这是一个极其容易自我迷失的时代,网络,游戏,各种诱惑,一不下心就掉进了浮华的漩涡,再也找不回那个真实的自己。
这是一个特别现实的时代,因为这是一个缺乏信任的时代,比如如果你说你非常爱一个人,可是你没有房没有车,什么物质的东西也给不了她,谁还会相信你的鬼话。
《冈仁波齐》这部电影用每一个最真实的镜头告诉我们,什么是信任?什么是信仰?什么是苦难?什么是幸福?一个人究竟如何才能得到救赎。
那些磕长头的人,他们的脸和手都很脏,但他们的心灵比任何人都要干净,三步一跪,双手合十,他们用脚步丈量生命的意义。
一个人跪下了,趴在地上,双手合十,突然一动不动,只是为了先让一只蚂蚁安全地从自己面前经过,这难道不是对众生的敬畏吗?
《好莱坞报道》评价这部电影——“它描述生死,不卑不亢,无喜无悲。”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但若干年后,人们仍然可以从这部影片里,看到有一个民族还这样生活着或生活过。神山圣湖并不是终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
人总要有信仰 自醒畅远方 诚于心
有人觉得好看 有人觉得不好看
有人评价导演消费信仰
有人抨击信仰本身的愚昧
也许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何尝不是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朝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