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妙可成了这几天的热点,继北电、央音之后,又被上戏拒绝了。
吃瓜群众无非是掀出她当年的假唱,能理解的都知道,这个事也不是她一个孩子能决定的,而且是官方安排的,大可不必谴责于她。
如果实在要说错了,那么她错就错在当年长得太好看太可爱,被导演组相中了,她要丑点,想假唱估计都不用她,假唱的就是别人了,我还想假唱来,可是没人用我啊。为什么不骂张艺谋呢?他是总导演啊,是导演组让她假唱的,为什么却要一个小姑娘承担?或许从当年的假唱开始,就教会了她大人世界的虚伪和做作吧。
再说她的母亲,很多人都归咎于她母亲教育的失败,这个因素不可否认,可是我想她的母亲不想只把她当做摇钱树,她一定对孩子的教育有过完美的规划,只是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在值得反思。
如果前期是无奈,我想后来他们已经不差钱了,没必要接乱七八糟的广告演出,这里边是身不由己还是为了名利,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
我们都明白,很多人对林妙可有“伤仲永”的感慨,而更多人是羡慕嫉妒恨,幸灾乐祸,甚至抹黑,抱着终于出事的心态在看她的热闹。
她走到今天,我们每个喜欢她的人都变相的推波助澜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曾经那么喜欢她,过早的明星光环让她学会了怎么去迎合大家的喜欢,怎么挣钱,她不能出错,名利是把双刃剑,名利双收时,她也应该承受这样的压力。
真实的她或许没有那么可爱,可是为了大家喜欢,她一定要活成大家喜欢的样子。
童星就是这样,或许她的母亲不得不利用她明星的身份挣钱,或许他们也知道,童星以后未必就会成明星,能把握好这几年也不错。而且她需要时不时的曝光,才能保持知名度和多挣钱。
童星为什么就非得上影视学院?童星就一定会成明星么?
我们的期望值太高了,离开镁光灯的聚焦和鲜花掌声的围绕,她也是普通人,可是这种普通人与明星的转换,已经让这个孩子不知道哪个才是真的自己了,人在娱乐圈,真的是身不由己。
林妙可是童星,可是不一定就非得成为明星,这里边有观众们的期望,也有她本人及父母的期盼,仿佛只有成为明星才能算是她人生的成功。大家接受不了她的失败,可是如果除了童星的光环,她别的都一般的话,完全可以不录取她。
童星转型很困难,金铭、关凌,释小龙、郝邵文、王莎莎、尤浩然……很多人没有成为我们期望的明星。杨紫、张一山、徐娇、关晓彤等成功转型的还是少数。
时至今日,这几所大学不要她,可能真的是她不够优秀,而且存在这种可能,即使有学校本来想要她,现在北影央音上戏不要的,谁还好意思收留,谁要了那不是捡漏而是捡了别人挑剩下的,所以接下来我估计很难有艺术学校敢收留她,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现在都在看她的笑话。
林妙可大可退一步海阔天空,没必要和艺考死磕到底,很多童星后来也在别的领域干的得风生水起。
“小龙人”陈嘉男从四岁到十四岁拍了十年戏,错过了最佳读书时间,早早踏入社会,做影视剧、晚会的运作,也曾尝试过小生意,经历生活千锤百炼,陈嘉男认为还是学习最重要,因此对校园怀有一份特殊情意。他透露自己现在已是某影视学校副校长。
“红孩儿”赵欣培生活中温文尔雅博学多才,带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他被封为中国童星中学历最高的小才子,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一口气读到了博士,前途光明。
1989年出生的宫傲,曾经是《七巧板》《大风车》的主持人,是集影视歌主持人于一身的四栖明星。宫傲小时候很忙,忙到影视歌主持四大领域争抢的地步,是鞠萍姐姐的好搭档,与林青霞、张国立等巨星都曾合作过影视剧拍摄,简直是一群孩子里的大红人。他的瓦片头也名噪一时,与当年郭富城头热效应一样,都树立了自己不可复制的专属标签,将自己打造成独一无二的个性艺人。宫傲的忙碌截止于1999年他十岁那年,从那以后淡出荧屏,认真回到校园进修,现今转型为独立音乐人兼文化公司老板,主营音乐、设计、文化包装、广告宣传,完全低调地转幕后。2010年10月他推出了原创专辑《自己的自己》,用歌曲证明自己完全属于自己,自己的心思也由自己支配,似乎暗示不想在演艺圈里做别人眼里的明星。
我记得1999年宫熬主持最后一期节目时,好像还有一个小主持人,他说以后暂停主持,要好好学习了,我还为他惋惜了好一阵子。在当红的时候能够嘎然而止,真的是不得不佩服他父母的远见。
如今林妙可仿佛成了个笑话,成了大家嘲笑抹黑的对象,甚至引起了全民狂欢,这不公平,也不合理,林妙可的人生完全可以不一样,没必要像开了外挂一样,也不必一帆风顺走到极致,停下来换个方向也挺好。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再说起她来会怎么样?那都无所谓,只要她过得幸福开心就好,何必那么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不盲目跟风,不捧杀也不棒杀就是对她最好的喜欢和心疼了,也是做人应该有的素质和和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