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欢
出版: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5年12月
来源:购买的 PDF 版本
豆瓣评分:8.2 (520人评价)
朋友丢了我一篇叫做《知识分子》文章,读下来觉得不错,于是反向搜索到这本书,未想到作者是88年的音乐人,后记中对本书的描述相当的性感:
从我写完全本书稿,到这本书最终得以出版,中间经历了接近半年时间。不幸的是,这段时间实在过于长,长到又足够我完成一轮自我更新式的进化,以至于在写这篇后记时,我已经对这本书持非常厌恶的态度了。
之所以会拖这么久,全因我在标点符号、字体排印以及某些字词使用上的固执。在这里我想特别感谢一下这本书的产品经理魏斐然。由于直角引号和「的地得」的使用习惯全都不合出版规定,我又咬死了「不让这么用我就干脆不出」」的态度,逼得他问遍全国所有出版社,软磨硬泡之下竟真的搞定了这问题。在我此前看过的大陆出版的书籍里只有《字体故事:西文字体的美丽传奇》(作者是英国记者西蒙·加菲尔德,译者是吴涛和刘庆,2013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如果你对字体感兴趣的话,这会是一本非常棒的入门书籍)曾使用过直角引号,而在非译文书籍里,使用直角引号并弃用「地」字,这应该是大陆的头一本吧。
等终于解决了标点和字词问题,后期排版时我又对字体、行高、字号对比、标点悬挂、标点挤压这些问题反复提出意见,导致设计稿多次修改。更让人讨厌的是,这是我出版的第一本纸质书,对纸质书的字体排印其实并没有多少经验可言,我往往能察觉到某些细节不妥之处,却根本给不出有效解决方案,这就让我变成了一个只会指手画脚的邪恶甲方。直到最后我请来朋友梁海帮忙,问题才终于解决。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梁海为这本书提供的所有技术支持和帮助
作者具有多个领域的丰富经历,任何标签化的介绍都可能让你误读此书,相信喜欢阅读、思考的朋友一定会如我一般喜欢,由于作者在取悦读者关注的方面进行了极大的克制,所以你可以见到一枚静静绽放着的灵魂
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富兰克林的意志力训练方法论,前几天读《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让我重新意识到了意志力的价值,今天就看到了这么优秀的一个训练方法,果然是心中有锤子,眼见的都是钉子~
摘录:
「当你停止创造,你的才能就不再重要,你所拥有的只剩下你的品味。而品味会挟裹你,让你排斥他人、变得狭隘。所以,创造。」
跟大多数人所想的不同,由「不酷」变「酷」的过程其实很短暂。一个人从愚昧无知进化到心灵开放,可能只需要一年时间(我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2011年我大学毕业加入知乎这家初创公司前,其实是个相当浅薄、犬儒、不知好歹的人,而到2012年我开始创业做独立游戏时,自觉已经相当谦虚、坚定、爱世界了);从不懂穿衣打扮进化到衣着得体,可能还不用三个月。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对的领路人,然后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是「酷」。
从「不酷」变「酷」」的过程是不酷的,因为你要进行大量的模仿。在模仿的初级阶段你的表现总是会很蹩脚,就容易被人指责为「装逼」。这也是为什么小孩子总是能很快学会新东西,他们才不介意被指责「装逼」。
如果你在向着更出色的自己靠拢的过程中被指责为「装逼」,那你就拥抱「装逼」。
好在有些国家敏锐察觉到了婚姻崩溃的必然性,开始寻找替代方案。法国在1999年推出了「同居协议」,无论同性还是异性,一对同居恋人都可以在该协议下组成合法家庭,这对伴侣的关系被称为「民事伴侣关系」,享有各项与婚姻相似的权益(这里有组数据反映出它有多受欢迎:2010年,法国全年登记结婚者24.9万对,登记民事伴侣19.5万对);德国在2003年也推出了类似协议;英国做得更彻底(毕竟我大腐国),2004年干脆政府出面发出警告,要求所有同居且不婚的伴侣们都来签同居协议,免得以后发生财产纠纷。
你看,其实人类已经找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顺着这方案的思路,我认为未来人类会很快把婚姻制度淘汰掉(尤其是走在前面的欧洲各国),改为「家庭协议制度」,即数量为N的人类(N大于等于2。但是否必须小于某一个数字,则要视未来的生产力水平而定),在届时法律的规定和允许下,将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经过明确协议之后,自愿组建为一个家庭。在这种家庭里,人们不必要住在一起,也不一定必须发生性关系,他们只是在反复尝试、思考、总结之后,组成了一个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这篇书稿写完的第二天,纽约前市长 Michael Bloomberg(在我眼里他是21世纪前15年里最杰出、最纯粹、最具研究价值的政治家,而这还只是他若干身份中的一个。借用纽约脱口秀主持人 Jimmy Fallon 对他的评价:「谢谢你,市长先生,在你完全可以当蝙蝠侠的时候选择来当我们的市长。」)被人问起是否接受同性婚姻,他的回答是:「异性也不该结婚。让我们抛开所谓的政治正确仔细想一想,原本同性恋群体是有机会撬动婚姻制度、使它退出历史舞台、推动文明进程的,但现在他们却要求『枷锁也给我来一份」。」
跟任何一门流行艺术一样,流行音乐的运作机制,就是把音乐艺术中最简单、最明显、最易被接受的那部分美学逻辑和快感单独剥离出来,给它覆上彩色的包装纸,装进漂亮的大礼盒,然后送呈到大众手里。
没有第三个预言了,不过还剩一个故事可以讲。2003年我读高中一年级时,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甚至生出强烈的轻生和自毁念头(说起来好笑,导致我患病的原因,竟然是考入省重点高中的天才班后,我的成绩不再是班里的第一第二了,我在无数次的自我怀疑里情绪崩溃,自尊心之脆弱可见一斑)。不得已之下,父母只能让我退学在家,两人24小时轮番守护以防我自杀。虽然他们请了多位心理医生来为我做疏导,也使用药物辅助治疗,但我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到最严重的时期,我在长达41天的时间里没有说过任何一个字;我终生都视之为英雄和偶像的父亲,为了能让我开口说话,甚至下跪求我,我也无动于衷。
这病情最后是如何治愈的呢?第42天下午,我瞥到桌上报纸的一角写着「《魔兽争霸3》资料片《冰封王座》上市」的字样,忽然产生了想要玩的冲动。要知道那时期我除了会对轻生和自毁有冲动,对其他一切事物都提不起兴趣,猛然间出现了一种「新冲动」,就连我自己也被吓到了。于是我对父亲磕磕巴巴说了一句:「带我去组一台新电脑吧?」-41天里的第一句话,6个月里的第一次迈出家门。以那为转折点,我每天玩游戏玩到精疲力竭,让自己无暇再生出自杀念头;又在游戏世界里尝试着重新与人交流,让自己慢慢恢复了对世界的兴趣。如此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我就从抑郁症里走了出来,免于沦为一个精神废人。
事实上,2014年之后的知乎就存在这种问题,当时我虽已离职,但依旧是知乎的重度用户,我眼见着「精英仇视感」开始在社区里弥漫(只要你采取绝对平等开放的原则,毫无条件的把权力均分给所有人,最终的结果就是民粹主义横行、精英仇视感弥漫),很多优质内容的贡献者被外行的讥讽和谩骂逼得离开。想到他们还有那么多有趣的观点和经历从未与人分享,这些观点和经历以后也将不再为人所知,我实在深感痛惜,于是写了很多篇文章试图挽留,甚至还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请求那些饱受讥讽谩骂之苦的内容贡献者们选择「关闭评论」这个选项,以此来减少自己被攻击的几率,但是也收效甚微(这也是社区的厉害之处,只要你身处其中,表现自我、获取关注就成了一种本能,而关闭评论与这种本能相悖,它会让自己获得的关注度和反馈急剧减少。大多数人就不愿这样做了)。
我当然知道自由、开放、协作、分享是互联网之精神,但最近几年我开始意识到,奠定了互联网精神的那些人,与今天绝大多数使用互联网的那些人,并不是同一类人。前者是一帮真正超越了时代、颠覆了世界的天才,后者就只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前者出于一个伟大的理念奉行这种精神,后者往往因为得来容易而毫不在意这种精神、甚至出于私利
此外,如果你是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我还有一点认知要特别分享给你——程序员永远不可能真像摇滚明星一样酷,永远不可能。程序员要解决问题,而摇滚明星只负责酷,大家放在酷这件事上的精力根本不在一个量级(我甚至还要思考「歌进间奏了,吉他手开始solo,此时我在舞台上该千点什么才能让自己显得不傻」这种细分问题,你凭什么比我酷),所以你好好写代码,不要想太多。
在坂本龙一的自传《音乐使人自由》当中,有一段关于自己音乐创作生涯的总结,使用了「限制与他者」这个小标题。大意是说,在创作当中,限制的存在,以及需要与别人合作的存在,对创作而言并非坏事,反而总能让工作变得容易。这让正在写这本书的我深有同感。
我的写字速度历来不慢,从前写篮球评论时,常常要救火写一些特定主题的文章,编辑在旁火急火燎的催促,两个小时我就能赶出6000字的稿子;而这本书的编辑对我的要求是:「请随意写,写什么都可以」,我反倒什么都写不出来。每次坐在电脑前准备写字,思维就会同时延伸往无数方向,毫无秩序的散漫呈现,往往一坐两小时,敲不下一个字。
让我再厚着脸皮拿自己举例。经历过几次MV、广告和脱口秀的拍摄之后,我逐渐形成了一个自己的拍摄习惯—强制要求所有演员必须提前进行带妆彩排,直到表演效果达到我满意的程度,才会进入正式拍摄日。这对演员来说负荷巨大,选角时很多有名气的演员也常因此拒绝与我合作,毕竟非直播的视频节目,几乎所有剧组都没有彩排惯例,大家只会在拍摄时尽可能多机位多拍几条,从中选取最好的素材来用。而我的观点是,但凡拍摄日,剧组都要提前支付租棚、搭景、摄像、灯光、录音等硬件的费用,以及制片主任、执行导演、临时演员、化妆师、录音师、场工等工作人员的酬劳,这一天在什么都还没拍时,几万甚至十几万已经付出去了,所以当天拍摄的每一个镜头都是有成本的,如果等演员在镜头下现学现演,这就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最关键的是,我无法接受后期剪辑时自己的工作状态是「在几十条生涩表演里勉强挑出最好的一条」,而是希望能做到「在几十条熟练表演里优中选优」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就要做一个讨人厌的独裁者,让所有演员都先不愉快。
富兰克林首先挑选了他希望自己能具备的13种品德,并将它们——详细定义,以免执行起来有模糊的地方。
这13种品德分别是:
- 节制:食不过饱,酒不过量。
- 缄默:避免空谈,言必对己或对人有益。
- 有序:你的一切应井然有序,一时一事都要有周全计划。
- 决心:当做必做,做就要做好。
- 节俭:对人或对己有益才可花钱,绝不浪费。
- 勤奋:珍惜光阴,做有益之事,避无谓之举。
- 真诚:不欺骗,有良知,为人厚道,说话实在。
- 正义:不做不利于人的事,不逃避自己的义务。
- 中庸:避免走极端,容忍别人给你的伤害,认为是你应该承受之事。
- 整洁:保持身体、衣服和住所的整洁。
- 冷静:不因小事、寻常之事、不可避免之事而慌乱。
- 节欲:少行房事,除非考虑到身体健康或者延续子嗣;不要房事过度,伤害身体或者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宁与餐誉。
- 谦逊: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然后富兰克林自己做了一本小册子,以天为单位考察记录自己的执行情况。他并没有打算一蹴而就,而是第一周只从第一项「节制」开始做起,如果某天没有做到,就在册子上给那一天画一个黑点,直到连续一周都没有黑点,第一项就算宣告完成;之后他再进入第二项「缄默」,规矩相同,也是连续一周没有黑点即告达成,但是难度加倍,要求自己也同时完成第一项;以此类推,难度递增,到最后一周时,他必须连续七天完成全部十三项品德记录。
这是何等的壮举!就算你不认同他的每一条美德标准,也根本无法否认做到这些是多么艰难的事。在我眼里,比起他在政治、科学、商业、慈善这些领域里取得的推动全人类进步的不世之成就,这个自我塑造的小册子更能让我感到震撼一当你发现所有自己引以为傲的那些能力,比如自制力、行动力,有人竟然可以比你出色百倍,除了心生敬仰你根本无力产生其他情绪。当我合上书本,脑子里只剩一个念头:「我要赶紧学起来!」我很快就根据自身情况,列举并定义了以下8项希望自己具备的美德出来。
- 克制:若一件事很想做、也能做到、同时却对己无益,则不做。
- 创造:重复性工作从来不可避免,但要额外确保做了创造性工作。
- 思考:进行长时间、系统性的内心梳理,以此获取智慧。
- 正直:「社会大环境就是如此」不能成为默许任何错事的借口。
- 体面:我自知是个脾气极差的人,也接受这一点,但必须同时做一个礼貌、得体、有教养的人。
- 自省:睡前反省当天过失,并做到能直面它们。
- 真诚:同理心并非在某些场合用一下,而是要永远持有同理心,以此待人接物。
- 勤勉:确保每次睡前都已妥善用完了全部精力值。
然后我也建立起一个表格文件,仿照富兰克林的方法,以天为单位监督自己的执行情况——当我面对满屏的黑点时,对富兰克林的敬仰愈发深厚了。如果你追求「人生偶像的意义」,那么它莫过于此。
查理·芒格曾用一句很贴切的话形容这种习惯:「如果你轻车熟路的走上跨学科的途径,你将永远不想往回走。那就像砍断你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