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时也会“心累”
小心,孩子的心会疲劳
香薇是某重点中学的学生,上高一、高二时,她的成绩还不错。自从进入高三后,她总是抱怨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心太“累”,各种测验、模拟考试不断,她开始对考试产生紧张、恐惧、抵触心理,似乎“忍无可忍”,她的学习热情一落千丈,不愿做作业,一提作业就发怵,一看书就犯困,不愿翻书本。她开始想方设法逃避考试,后来干脆连课也不去上了,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摸都不愿摸一下书本。面对父母的责备,她一会儿声言肯定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一会儿又说不想考了。
当父母问她为什么不想学习、讨厌考试时,她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总是找一些客观的理由:坐在最后一排,听不见老师讲课;老师留的作业是一天24小时也做不完的;周围同学太吵了;基础不好等。父母心里很不舒服,却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其实,香薇的情况属于典型的对考试、学习的抵触而产生的心理疲劳。
科学家曾试图了解人脑能够持续工作多长时间才会感到疲惫,研究的结果令人吃惊:人的大脑持续工作8——12个小时之后,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迅速和有效率。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疲惫呢?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所感到的疲劳,很大程度上是由精神和情感因素引起的,比如烦闷、懊恼、不受欣赏、无用的感觉、太过匆忙、焦急、忧虑等情绪。
那些情绪上处于良好状态,没有什么压力感的人,很少感到疲劳。当有人问沃伦.巴菲特他的成功之道时,他回答:“我和你没有什么差别。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差别,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机会做我最爱的工作。如果你要我给你忠告,这就是我能给你的最好忠告了。”比尔.盖茨也曾说过:“每天清晨当我醒来的时候,都会为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他们的话向我们揭示了一点:一个人做喜欢的事,不容易疲劳。
但是对于一般的人来说,长时间做某一件喜欢的事情,也会感到一些厌倦。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学语文,就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上面,这种做法显然会导致厌倦疲惫。如果把几个科目换来换去,脑子就不容易厌倦而麻木,头脑始终能保持比较活跃的状态。
是否受到鼓励也是影响心理疲劳的重要原因。很多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鼓励、老师的赞赏,这样长久下去,孩子便会在情绪上浪费大量能量,从而感到非常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