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品学兼优的孩子,越容易心理压抑
一页书看了N遍还要看,一个背熟的单词生怕自己忘了再写100遍……这种典型的强迫症状出现在许多三好学生身上。这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有不少是心理障碍的患者,他们往往过度压抑自己、缺乏自信、心情苦闷、紧张焦虑等。
有一项调查结果乍看上去好像有点奇怪:在老师眼中存在小毛病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都是良好;而一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为什么品学兼优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呢?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老师的印象有较大差别,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人们习惯上认为的好学生是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的学生,但这只是表象,现代教育观念已经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
有一个全校公认的三好学生,在班级任学习委员,成绩总是在前3名,工作任劳任怨,所有任课老师对她评价都很高,但她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有着巨大的“裂缝”。她对自己的老师倾诉,自己是班干部,在工作中有许多不能容忍的事情也得装着愉快地接受,心里积攒的烦恼太多,又无处发泄,所以只能压在心里,强迫自己做得更好。
研究发现,品学兼优的学生,头上顶着耀眼的光环,在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但他们往往缺少宣泄的机会和环境,心里有了“疙瘩”,不敢对长辈和同伴倾诉,时间一长,心理上就容易出问题。
每个人在情绪遇到障碍的时候都要寻求合适的方式进行宣泄以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往往只关注好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忽略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老师在教育中应该为好学生提供宣泄的时机,帮助他们维护心理健康。
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和中学教师对“差生”和“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一线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人们对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却太少。我们想一想,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好学生也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关注好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让心理恢复“元气”,最重要的是“减压”
帮孩子摆脱“心理疲劳”状态最重要的方法是“减压”。具体来讲,可以通过6种途径来进行:
一、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父母不要对孩子抱有太高的期望值,而是要用不断取得的小成绩激励孩子,使孩子在愉快的情境中消除身心疲劳。
二、教导孩子暂时回避不开心的事。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可以开导他暂时放到一边,选择喜欢的事情来做,比如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等。
三、引导孩子将不良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引导孩子把压抑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指导孩子告诉自己“我一定能战胜困难,一定不会输掉”,然后从心理困境中振作起来。
四、为孩子的每个进步喝彩。不妨设个“记功薄”,将孩子的每一次小小的进步记上去。您给他记的“功绩”越多,他越会感到愉悦和自信,长期下去,“心理疲劳”的现象便消失了。
五、教育孩子换位思考。对无法逃避的现实让孩子从不同角度考虑,或者换个位置思考问题,这样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
六、引导孩子释放压力。当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时,可以让他试着喊、跳、跑,或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宣泄内心的烦闷,以获取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