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名为《摇摇晃晃的人间》,开头便是余秀华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金黄麦田间摇摇晃晃,踽踽独行。
因为她摇摇晃晃,所以,看人间,人间也是摇摇晃晃的,脆弱、动荡、稍显模糊。
纪录片的画面很美,将余秀华的家乡——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拍成了一首乡村诗。无疑,余秀华是里面最特别的一行。
她在家里显得固执而怪异——她的父母和前夫,看起来更像一家人,他们干活、吃饭、睡觉,不计较内心,不明白诗为何物(她的前夫看见她写诗就烦),只要活得还行就行。而她,做些割草、喂兔子、洗衣服之类轻巧的活计,更多的时间,用来站在黄昏的草地上眺望,坐在微风穿拂而过的门洞里用笔记本电脑写诗,将头埋进大红色被褥里抽泣……
他们不明白她为什么不开心、瞎折腾,明明家庭完整,名利双收,儿子成人,她却坚持要离婚。
即使离结婚二十周年只差十天,她也执意要离婚。
婚离了,她又觉得凄凉。“没有感觉,这才是最悲凉的。”她说。
然而,离婚了就能得到尊重和爱吗?
前夫说:“离婚了,你就潇洒了。”
她真的潇洒吗?看起来是。北京、香港等大城市,她受邀前往,被人称作“余老师”,签售会一场接一场,几乎场场爆满。研讨会上,她大胆用语言“调戏”男士;被采访时,她说她不在乎外界不好的评价,甚至偶尔还冒出几句粗话……但她真的潇洒吗?她的儿子自始至终不愿出镜,她的母亲哭着指责她使家庭破碎,她的前夫及其朋友一致认为她“出了名就蹬了丈夫”……
远方有观众赞赏她有才华、思想独立,身边人却认为她忘恩负义、不知好歹,硬生生使一个完整的家庭破碎。远方的赞赏如远水,救不了近处的指摘烧起的火。
到底还是不甘心。从小被人告知因前世做了坏事而今生才脑瘫的她,在前面三十余年生命里靠丈夫养活、父母照顾的她,走到哪里都只能受到同情和看低的她,在近二十年的婚姻里没有经历过切肤之爱与灵魂之爱,在以后的日子里会遇到吗?
她看起来也并没有多少信心。
听说,她后来跟喜欢的人表白过,当然被拒,然后彻夜痛哭。
哭完,继续在各种场合里用语言“调戏”男士。有人为她不耻,她说过“有人还说我写的诗是‘荡妇体’呢,我就是荡妇,怎么了?”
明知得不到还去尝试,叫自讨苦吃。不停自讨苦吃,也许是用不矜持,来缓解痛苦和尴尬。
但凡有人爱,谁会连形象都不要呢?
大概会有不少人劝她,算了吧,你看你现在过得多好,有名有利,有自由,有诗和远方。还要什么呢?够了,真的够了。
也许,只有她自己清楚,对爱和尊重的期望,永远是内心的雪,永远存在,永远遥不可及。无论怎样,她都必须按住它们,告诉自己“你已足够幸运”,只有这样,才能像样地活下去。
片子拍得客观,截取了余秀华成名后的生活片段与心路历程,重点放在她离婚这件事上。但是,还是能从中看出导演的偏心——他并未给余秀华的丈夫多少镜头,但可贵之处在于,给他的所有镜头,加起来,好歹是一个完整的人:独自去北京的工地上打工的踽踽独行的背影,在妻子离婚时说“二十年,一天一百块,给钱就离婚”的丈夫,与岳父岳母相处还算和睦友好的女婿……优点和缺点一并明显,所以真实。
最后,他拉着一只箱子,提着一床棉被离开余秀华家的时候,余秀华的母亲哭了。
余秀华的父亲说:“他们那么大年纪了,我们管不了了。”
寥寥数语,数个镜头,一家人的形象,各自鲜活起来。
生活中,真正难做的选择,绝不可能是简单的对或错之间的选择。正因如此,才十分艰难。所以,我在看《摇摇晃晃的人间》时,一点立场都没有。
纪录片就在余秀华坐在门洞里用笔记本电脑写诗时结束了。她坐在那里,看起来与离婚前没有什么不一样,但确实又有些不一样了。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