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原: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 迷惘,思考而不学习, 危险。
记:就认识论说,与康德所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几乎同一思路。
2.16
原: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孔子说:攻击不同于你的异端学说,那反而是有危害的。
记:有三种解释,这里只给些李泽厚老师所选择的第三种,认为可以表现儒学的宽容精神,:主张求同存异,不搞排斥异己。“有容乃大”,于人、于学、于文化、于传统,何莫不然。
儒学这种宽容精神,是建构今日的社会性公德的重要资源。今天的社会性公德,有两大特征,其一便是宽容精神,既承认、允许价值多元的界存在 不干预个体选择的自由和权力。对个体的终极关怀、宗教信仰(或无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等应执中性立场。其二是共同准则,为了维系该社会生活的最低必要条件,个体成员应有遵循公共行为准则的道德自觉。这方面由于与经济、法律、政治密切关联而具有不同的时代、民俗等内容,彼此也应宽容、协调。在共同准则上又有两个不同侧面,一是严格尊重个体的自由、自主和公平竞争,人是目的,而非工具。二是对处境不佳的社会成员如“老弱妇孺”和残疾等弱者甚至动物世界 ,应有特殊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