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诗词悦读|中国人口日,这位诗人不仅首倡少生优生,还批评薄养厚葬——王梵志《大皮裹大树》悦读

大皮裹大树,小皮裹小木。

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

省得分田宅,无人横煎蹙。

但行平等心,天亦念孤独。


1977年4月某一天,在瑞金县合龙公社山岐大队一个叫下胜潭的小村子里,一群妇女正准备出发去县城结扎。走到路上,其中一位妇女突然肚子疼了起来。于是,她被留在家里。第二天,这个妇女生下来一个男孩。在此之前,她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

这个男孩,就是我。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公报,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消息传来,妻子一遍一遍地刷着手机上的新闻,半信半疑,又惊又喜,竟然抱着儿子哭了起来。而我呢,赶紧噔噔噔噔跑下楼去,把这个喜讯告诉了母亲。母亲也非常高兴。为了让孩子不至于太孤单,我们希望再生一个。如今,机会终于来了。2016年春天,我家贴上了我自拟的春联:“好趁十分春色,再生一个猴娃。”当年12月,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二个男孩,成了一个四口之家。照例,我又拟了一副春联:“喜得二孩落地,愿如双子飞天。”贴在了阳台门两边。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生人,我对“只生一个好”这一口号印象尤其深刻。这句曾经刷满墙壁的口号,大概源于1978年“最好只生一个”的号召。如今,它永远成为了历史。其实说起来,这句口号可以追溯到唐朝的一个叫王梵志的诗人。他在诗歌里公然宣称“只生一个好”。今天是中国人口日,就让我们来读读王梵志写的这首诗。


只生一个好

王梵志,唐初诗僧,唐代白话诗派也叫作通俗诗派的开创者,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于殷富之家,后家道中衰,50多岁又皈依佛门,享年80有余。有五男二女,但子女不孝,晚年生活无着,成了“身无一物”的“硬穷汉”,甚至衣不蔽体,食不饱腹,被迫沿门乞讨。他的存世诗作有300多首,大多说理性强,有惩恶劝善、刺时警世之功,当然也有形象,以俗语俚词入诗,通俗易懂。

在他的诗集中,有相当部分是关于人口主题的,但都是与当时“多子多福”的主流思想唱反调,被人誉为提倡计生第一人。理由就是这首《大皮裹大树》。

诗人开头借用大树、小树被不同树皮包裹的情形阐释道理,告诫人们:无须多生儿子,生一个能干的儿子就足够了。“了事”,就是“能干”的意思。这里不仅提倡少生,还有优生的思想。为什么呢?诗人进一步解释说:省得儿子多了,为瓜分有限的田地住宅而争抢闹矛盾。人口少的话,就不会有人愁苦困窘了。有人担心孩子少被大户人家欺负,他劝告说:只要以平等心立身处世,上天都会顾念你,谁还敢欺负你呢?

王梵志之所以认为多子没有多福,反而多苦,是源于他自身的经历。他有一首《夫妇生五男》,实际上是他家的自画像:

夫妇生五男,并有一双女。

儿大须娶妻,女大须嫁处。

户役差科来,牵挽我夫妇。

妻即无褐裙,夫体无裈袴。

父母俱八十,儿年五十五。

当头忧妻儿,不勤养父母。

浑家少粮食,寻常空饿肚。

男女一处坐,恰似饿狼虎。

粗饭众厨餐,美味当房去。

努眼看尊亲,只觅乳食处。

少年生夜乐,老头自受苦。


诗中真实再现了一对生有5儿2女的老夫妻的可怜境遇:给儿子娶媳妇,要花钱;按人头纳租税,也要缴钱缴粮;夫妇俩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当父母八十岁时,儿子已经五十五了,儿子们只顾养育自己妻儿,不勤劳供养父母,给父母吃的是劣质的东西,而美味的食物则各自开小灶享受;儿女们对长辈的态度十分恶劣,只顾喂养自己的孩子;年轻的儿孙只顾自己整夜玩乐,糟老头子糟老婆子却在受苦。这首诗所描述的景况在当代也屡见不鲜。

在《富儿少男女》一诗中,王梵志揭示了穷汉村形成的根本原因:

富儿少男女,穷汉生一群。

身上无衣挂,长头草里蹲。

到大耶没忽,直似饱糠牲。

长大充兵役,未解起家门。

积代不得富,号曰穷汉村。

穷汉之所以穷,因为多生。越生越穷,越穷越生,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形成贫穷的代际传承。整个村子,大家争着生,抢着生,于是形成了穷汉村,甚至是光棍村。

王梵志在《你孝我亦孝》一诗中,还批判了不赡养老人的行为:

你孝我亦孝,不孝绝门户。

长大取得妻,却嫌父母丑。

爷娘不理聒,专心听妇语。

生时不供养,死后祭泥土。

如此倒见贼,打煞无人护。


薄养厚葬

“生时不供养,死后祭泥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活着不给一碗饭,死后宴席摆一院”。矛头所指,正是如今一些农村愈演愈烈的薄养厚葬的不良现象。

王梵志还在《自生还自死》中表达了杞人之忧:

自生还自死,煞活非关我。

续续生出来,世间无处坐。

若不急抽脚,眼看天塞破。

作者心急如焚:如果不赶紧采取措施,地球上都没有坐的地方了,甚至连天都会被塞破了。

综观王梵志的人口诗,至今依然有极强的教育意义,体现了可贵的忧患意识。但是他毕竟处在农耕社会,认识具有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多子不一定导致多苦,少子不一定导致多福;二是人口会带来资源的耗费,但更会创造生产丰富的物质财富;第三,只生一个会对家庭伦理造成破坏,造成不少空巢老人无人赡养、无力赡养,不能让老人享受儿女满堂、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今天中国实行的全面开放二孩的政策,我认为正是对几十年来倡导的“只生一个好”的反拨,也是对传统家庭文化的回归。相比之下,还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主张更靠谱。他在一篇文章《古元之》旁边批注道:“不若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可以长久。”


节日诗词悦读系列随笔,持续更新中,感谢关注!您的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

节日诗词悦读| 国际博物馆日,你知道《清明上河图》背后藏着三幅图吗 ——李东阳《题清明上河图》悦读

节日诗词悦读| 全国助残日,你是否认同“济物须乐施,厚费宜无悔”? ——洪繻《援道殍志感》悦读

节日诗词悦读|小满还有第四种含义?读读这首诗——欧阳修《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悦读

节日诗词悦读|国际儿童节,你还记得柳条串鱼的童趣吗——李复《西洨晚归》悦读

节日诗词悦读|世界环境日,关于道士作法,这个诗人见解或许超乎中科院——于石《祈雨》悦读

节日诗词悦读|芒种,回到童年插秧去——韩淲《芒种四首》悦读

节日诗词悦读|高考日,请别忘了另外一个重要节日——蒋士铨《春联》悦读

坚持早起晨跑第29天,参加简书无戒90天三期训练营第1天,完成本日更文第2篇、节日诗词悦读系列第8篇,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3,96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682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25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74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64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5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4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33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2评论 2 30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296评论 1 32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84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45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3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