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注释】
1) 处:处在,居于。
2) 约:困顿、逆境、穷困等意。
3) 乐:安乐、顺境等意。
4) 安仁:安于仁,实行仁德便心安。
5) 知:同“智”
6) 利仁:利用、运用仁德。
【译文】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能长久处在困境(逆境),也不能长久处于顺境(安乐)中,因为只要待久了一定会出问题。有仁德的人是把仁作为长久稳定的目标,有智慧的人则是把仁运用得恰当。”
【理解与思考】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郭德纲单口相声里的一段定场诗:“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直公平挨饿。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我也没辙’!”我想郭德纲是问错人了,这是应该问孔子啊!孔子一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就给你解释清楚了!因为穷的时间长了,这个小人就会不安分,就会想方设法不择手段的获取不义之财,得到钱,所以他就会比一般的正人君子得到的钱快一些,但是孔子还说了:“不可以长处乐。”这种人在轻松的得到了财富之后就会骄佚奢淫,那么时间长了也就会变回到原来的落魄,甚至因为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做错事蹲监狱的,想不开自杀的......都有。所以要想长治久安要不你就做到“仁者安仁”。真正的仁者,心中怀有纯粹的道德心性,完全没有私欲,对于仁道,不是勉强去做,而是与其内心完全相应,随心而行罢了。因此外界环境对他没有丝毫的影响,在穷困在富贵同样的乐观谨慎,所以说仁者安人。要不你就做到“知者利仁。”真正的智者,心中有正确的是非标准,不会动摇,因此也不会有昏聩而失去主见的情况。对于仁道,心中知道他的好处,笃定去追求,一定要有所成就,在穷困在富贵同样固守自己的理念,不会有所改变,所以说智者利人。仁者和智者,虽然在程度上有所差别,但同样能够保全自己的内心,所以才能久处贫困而不滥行,久处富贵而不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