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受孔孟思想的影响已两千余年。儒家礼教,看似是春秋战国时期封建主义萌芽的必然产物,实则是该时期一群思想家对人类社会的思考。虽然他们的思想深度很具有开创性,但作为封建统治的产物,就含有了为封建君主服务的工具性。说白了,周树人先生一生都在批判的,不就是这吃人的封建礼教么?“礼教”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培育了中国人服从权威的“奴性”。
《季氏将伐颛臾》中,“直男”孔夫子抓住学生的“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这种甩锅行为一顿狂批,又是直呼其名“求!”,又把各种经典应用来说事,指桑骂槐地训导了冉有和季路一通。先不说孔子的思维漏洞,请您试想一下,假如冉有,季路关系还不错,互相称呼一般都不会直称其名,更不会在聊天时说一堆经典典故,搞的像一直在钻对方牛角尖一样。凭什么孔老头就有这个资格呢?他就是礼教中的君父师长,学生必须听他的话。这就很妙了,在中国人看来尊重长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完全不考虑盲从的问题。本质上讲,《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就像是学生打小报告,反被老师批自己不用心学习的事。
《寡人之于国也》表面上看与《季》一文内容上有异同,但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寡人》一文将其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展露无遗。是的,亚圣一番说理“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表达了对民生的最高理想,但是他的理论也是错漏百出,缺乏科学性。“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就很明显是盲目尊老了。有些人就会在年轻时极尽所能去偷懒,混到老年享受社会供养。他的理论不科学性在于不尊重社会客观生产发展规律,社会生产目标是供养老人?年轻人辛苦劳作,为梁国贡献了巨大的GDP,却连被孟子提一下的机会都没有。盲孝的必然后果就是生产力倒退。老人活的开心是不错,但是在学堂里只研读孝道,不去研究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如物理等等理性的学习,社会不会向未来走,就会像夕阳产业一样崩塌。
孔孟思想在思想上控制人的行为,扼杀他们的独立思维,不敢挑战权威,达到政治上维护统治,经济上循规蹈矩地发展,不求突破,军事上调停战争,文化上一家独大,遵循礼教的目的。这早在动乱时期还有所利处,让民休养生息,可惜这种做法必然牺牲国家利益,在现今就完全不可行了。《论语》中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就十分愚昧了。何为礼?伦理纲常。他这话显然是说给那些胆小鬼听的,然而中国这么大,从来就不乏胆小鬼,将圣人一切说过的话作为刻板教条,就一昧去遵循礼教了。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或乎?《吕氏春秋》剑好比是刻板教条,而舟好比是前行的社会。希望当今的中国人不要死心踏地当求剑人,而是为了未来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