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修身的角度讲,我完全赞同于丹的论语理论,虽然用理论描述理论更显云里雾里,虽然于丹本身也做不到如她所言安于贫贱。当然也不能过多的苛责其知行合一的能力,因为读论语而修身需要我们像捧着《圣经》一样,每天早晨读一条两条并在行动中努力实现;晚上睡前温故知新,有错改之,无错继续自我鼓励。正如现代西方流行的一类如《羊皮卷》成功书籍,不断读,反复实践,其功效便大大提高。但是从社会管理角度讲,我们依然需要打倒孔老二那一套,去除封建思想,实现科学管理。
还是拿康熙的仁政来说。康熙大帝所谓的仁只是为实现其稳固统治而实施的手段,对其有功的官员实施的仁,对普通民众不过是披着羊皮的愚民政策而已。据说康熙曾六下江南体察民情,但每次微服私访花费之巨大,劳民伤财之程度令人咋舌。对那些思想异见者从来都不手软,大施文字狱。反到对贪官污吏的仁心才能够真正体现其仁政思想。如康熙幼时的四大辅臣之一索尼之子索额图和另一个宰相明珠。明知他们俩贪污腐败也不揭发,直到后来因为党争才铲除。康熙晚年间,国库亏空,被一些有功老臣借的借,挪的挪,以至于不能够及时救灾民于水火。这样的仁不过是被用来笼络人心,巩固其政权的手段而已。清朝的没落便始于此。
人人都安于贫贱,财富由谁来创造,社会又怎么进步呢?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同样是鲁迅笔下的闰土,看日本人杀中国人的那些中国看客们,麻木,了无生气。社会发展停滞不前。西方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就是不满。时时有民众指着特朗普你这不对,那错了,于是西方整体要比我们文明许多。
孔子特别看重礼乐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在现代社会中,应该抛弃这种满口仁义道德的管理方式,似乎越要讲道德,越是世风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