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上处理了一起“口水事件”,在从餐厅回办公室的路上,听到一个男生向同伴喊了一句脏话:“你**干什么了?”我听到后,赶紧喊住了他们几个询问情况,原来另一男生觉得同伴说的话好笑,喷了这个夹在中间的男生一脸口水,被喷的男生不断用手擦拭着脸,气冲冲的走了,喷人者也一脸不屑。我连忙问了问喷人者:“你给人家道歉了吗?”喷人者说还没有。
回到了办公室,我又将他们两个叫了过来,喷人者一脸紧张,被喷的男生一进来就说了一句:“老师,我没事了!”我回了句:“你没事了,我却有事,虽然被人吐一脸口水是挺不舒服的,但我们不能用脏话来呵斥别人,这样容易引发矛盾,伤害同学间的友情。你说对吗?”男生沉默着点点头。然后又对喷人者说:“虽然我们不是故意为之,但是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给人家说句抱歉。”顺手掏出了一张洗脸巾,递给了他:“你给人家道个歉,顺便把洗脸巾弄湿,让人家擦一擦吧。”这个时候被喷男生的气已经消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当之处,忙说:“老师,没事,不用了!”喷人者已如释重负般飞快地跑去打湿洗脸巾了……
这让我想起了以往在处理问题时,我喜欢用自己的视角看待问题,只关心事件本身的对错,只批评苛责大于引导关怀。然而,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小事件,巧处理,允许学生犯错,换一种心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