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搬家是人生的一种阅历,成长的一种见证,生命地渐渐蜕变!记忆中的家,大大小小经历了七次搬动!每一次的变迁,都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之中!令人回味,叫人深思!
从乡村搬到了小镇
记忆中的第一次搬家,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农转非的时期。六十年代父亲就已参加工作。到了80年代,经过自身的拼搏努力,拿到了中专文凭,顺利地为我们一家人拿到了农转非的指标。家也随之要搬到父亲工作的地方去了。搬家的那天,汽车开到了村里,成了村子里的新鲜事。不亚于现在罕见的飞机进了村。整个村里的父老乡亲都来围观,那年代在农村能近距离看到汽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邻居老奶奶说:“这下可好了,吃上商品粮了,再不用啃红薯疙瘩了,掉进富窝里啦!”老奶奶说话的同时,其他乡亲们也都发出啧啧的声音。
说起商品粮,那就离不了粮本粮票。提起粮本粮票,上年纪的人都知道,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特殊产物,在那年月,食品都实行凭票供应,粮票可是人们居家过日子的“必需品”,是人们的“命根子”。
“以粮为纲”的年代,粮票同钱票可说是如影随形。上饭店买馒头光有钱还不行,要有粮票,没有粮票,即使兜里有大把大把的钞票,也买不到可以充饥的东西,当时有人形容粮票是“吃饭的护照”。于是,就连那年月的乞丐也不仅仅讨钱,还要粮票,因为仅有钱还不能解决吃饭问题。在那个以吃饱饭为标准的年代,能够吃上商品粮成了几乎所有人的奢望。现在想来,难怪乡亲们露出这样的表情。记得搬家的那天晚上,母亲把家中仅有的几张粮票、布票非常庄重的用红红的绸布包裹了一层又一层。边包还边念叨:这可是一家的饭食。我可要好好保存,藏哪儿好呢?别叫我藏没了啊!手里拿着那个红布包,竟然不知放哪儿好!
汽车进了村,也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稀罕物。记得那天,大人们忙里忙外,可乐坏了我们这一群顽童,虽然即将离开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小乡村,但丝毫没有离别的伤感,只有莫名的兴奋。平时要好的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纷纷围着汽车,左看看,右摸摸,好奇地望着眼前的庞然大物,看着望着,不知哪位调皮的小伙伴一声令下,大家纷纷爬上了有大大车兜的车,亲身体验一下坐汽车的感觉。第一次上了汽车,一切尽收眼底,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觉。如果汽车再启动起来,那会是什么感觉呢?这也难不倒调皮的小伙伴,一人在上面坐,众人在后面推。虽然慢了点,但也有了坐汽车的小感觉,也算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随着一路颠簸,家也从一个小乡村来到了小乡镇,那是一个有两间平房的大杂院,没有了往日的鸡鸣犬吠,有的只是机关特有的肃静!
从小镇搬到了县城
随着父亲工作的调动,这次要搬往心仪已久的县城。说起县城,那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因为从小到大,能有机会去县城的时候还真是屈指可数!考试、电影院、商城------每次都是来去匆匆。那时去县城真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
记忆中去县城仅有一辆私人客车。每次这辆车的作用都发挥到了极致,不但座无虚席,而且过道中都站得满满的。冬天还好点,要是夏天,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真叫人透不过气。但就是这样一辆车,能够挤上,也似乎成了一件很幸运的事。每次打算去县城,都提前做好计划,晚上要早早入睡,因为明天要起个大早,需要坐自行车去停车点。距离还不近,大概得十几里路。记得第一次去县城,还是为了去考试。因为是第一次去,还是考试。那晚是既激动又兴奋,简直像盼年。竟然一晚没合眼,十点、十一点------三点、五点。终于等到了起床的时刻。赶忙催促父母快快起床,连饭都不顾吃一口,快快去赶车。那是一个怎样的早晨呀!刚刚起床外面就寒风大作,乌云满天。不一会儿,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望着一阵紧似一阵的小雨,全家可就发了愁。去吧!天气如此恶劣,不去吧!这可是考试呀!岂能随便耽误呢?看看时间,离第一趟车发车时间,还差半个小时。父亲二话没说,替我穿好了家中唯一的一件雨衣。他自己披了一块塑料布,把我抱上自行车。向着目的地出发。往日近在咫尺的停车站,今天走起来感觉漫无尽头。记忆中的那条路,坑坑洼洼,平时还好走点,因为今天刚刚下过雨,道路更加泥泞不堪。骑车一路颠簸,因为是逆风,走几步停一停。骑车的效果还不如步行好。最后干脆老爸推着自行车,我跟在后面跑。风雨不断的向我们袭来,因为路过的小村庄是沙土地,西瓜虽然长势喜人,甘甜爽口。但遇上这样的风沙天气,刮得人睁不开眼。我和老爸互相鼓励着:快了,马上到了,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于是,风雨中爷俩推着自行车,亦步亦趋匆匆赶车的情景,永远定格在了脑海之中。
记得家搬进县城的那晚,我们姐妹几个特别兴奋。爸妈忙着收拾东西,我们相约去逛街,那时的县城小啊,从东到西,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逛了个遍。但就是这样的小县城,在我们这些孩子们的眼中却成了最美。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眼睛不知看哪儿好。虽然连县委县府都是一排排的红瓦青砖平房,没有高楼大厦。但显得庄严、肃穆。这里没有乡村的鸡犬狗吠,道路泥泞。有的只是显得有点生疏的肃然。但毕竟少了来县城的奔波。在县城居住的时间比较长,一住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期间的家也搬动过两次。小院到大院,大院到楼房。随着居住环境的变化,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如今的县城,早已从东边向西边迅速的发展。路更宽了,房更高了,人更精神了。从乡村去县城早已成了寻常之事,高速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都有了私人轿车,去县城只需不到半个小时。行路难的问题早已一去不复返。
从县城搬到了市直
县城十几年的生活转瞬即逝,父母也到了退休的年龄。
退休在家的父母休闲的时间更多了,有了许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向积极向上的老爸老妈,一起报上了老年大学。当起了小学生,老爸报上了绘画班,老妈上了个电脑班。啧啧------这一学,还真学出了名堂,快七十岁的老妈迷上了电脑,每次我回家,总是和我谈及一些电脑方面的知识。说的还头头是道,连我还不太通晓的网上购物,都熟练掌握了。我不得不甘拜下风。老爸更是学的津津有味,吟诗作画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也成了他的最爱。父亲学画时间虽然不长,可是成绩却是突飞猛进。每次回家,父亲总是高兴地向我们介绍他的新作,且搬出那一摞摞的证书。证书省市甚至国家级的都有,一个个鲜红的证书,那是对父亲作画的最好的肯定。难怪他老人家总是用爱怜欣赏的目光望着他们,那是他的心血凝成的啊!但随着绘画水平的提高,县城的学习已不能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望。于是,老爸常常背起背包,赶往市直,去接触市直有名的画家。眼界更开阔了,水平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但毕竟年龄不饶人,每每望着父亲奔波忙碌的身影,兄妹几个动了恻隐之心,决定为老爸老妈去市直买房。更方便他老人家的学习和生活,这正合了他老人家的心意。于是,在距离父亲学习的地方附近,买下了“学区房”。家随之也在市直安了下来。
生活在变迁,时代在前进!这都是党的富民政策,让咱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正如那芝麻开花一一一节节高啊!
那些逝去的岁月,永远地留在了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