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躺平地时候过得特别快!
第38条像准备担任一年级工作的教师提一些建议——了解儿童地思维,孩子的智力取决于家长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什么地位;第39条怎样研究学前儿童的思维——人类的思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逻辑思维能力(即数学思维),一种是艺术思维(即形象思维),教师应当带学生到大自然——思想的源头,从学生的表现中了解学生属于哪种类型;第40条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1)必须开设专门的思维课,(2)带到思维的源头大自然,认识一系列现象,记住一些事实和关系,就是在进行思维锻炼;第41条怎样培养记忆力——(1)奠定记忆力的牢固基础,这种基础就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认识周围世界时所获得和掌握的知识,(2)逻辑认知对学生情感出动得越深入记得就越牢固;第42条爱惜并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建立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得合理比例关系,(2)使有意记忆以无意记忆为基础,即以阅读和思考为基础;第43条培养儿童热爱绘画——绘画过程中发展的想象力同儿童的语言是有直接联系的;第44条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做足够数量的精细的劳动动作,(2)系统的书面练习。
越是静下心来读各种书,越是发现自己懵懂中做对了些什么,不懂的有哪些,再次深刻领会到古人的智慧——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数学教到高年级时,数学思维和形象思维特征更加显像。面对一道文字描述的应用题,数学思维特征明显的孩子能准确、快速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捋清数量关系,联想相关的模型来解决;而形象思维特征明显的孩子,如果对于问题中的情境陌生,那就可能无从下手。
在北师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时,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课上讲解的练习题,一学生在进行改错时总是不能清楚的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总钱数➖用去的钱=找回的钱,在他的印象里总钱数➖用去的钱应该等于剩下的钱,不能理解在这一情境中剩下的钱就是找回的钱,这应该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描述的稳定集中性思维。结合题中情境、商场购物、甚至模拟购物情境进行多次讲解后,学生虽能列出正确的算式,但还是不能清楚的表达出此情景中“找回的钱就是剩下的钱,突然想到他爸爸开了一家烧烤店,于是将题中情境换成孩子经历过的、熟悉的情境,孩子迅速反应了过来,此情此景再次体现思维源头的重要性,这应该就是目前火热的”元认知“吧!
如何规避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知识来“应付”老师的提问呢?“同学们,你能找到这道题里面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吗?”“同学们,你能说清这个算式里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吗?”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照本宣科地能力着实优秀,但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信息与答案的混淆(100以内和表内乘除法特别明显),将题中数字胡乱的进行加减乘除(一、二年级学生),到高年级时,就会出现类似于“分开的字母我都认识,凑在一起的基本都不认识了”的现象。这种情况如何破呢?
这里介绍分步读题吗?首先需要回忆语文和英语的阅读理解时怎样来完成的呢?粗读——了解大致内容,细读——找出关键字词,精读——找准解决问题的答案。其实数学读题也需要像这样来完成,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就是数学的阅读理解。粗读——了解情境,唤起已有经验,这是哪种类型的题目,和曾经做过的哪种题很像,解题的过程中有什么窍门和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细读——找出关键信息和问题,唤醒数学经验,建立信息之间、信息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精读——再次读题,精准掌握要解决的问题和信息之间的联系,选择恰当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作答并进行相关的检查。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把学生带到思维的源头——大自然中去,而现在,思维的源头更加的丰富了,但万变不离其中,经验——生活的直接经验——经历一次胜过旁人的多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