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2月份,年味渐浓。尤其在各大商场、超市,摆满了红红火火的促销产品,使人们的心都浮躁起来,这时候往往就是一年中给自己最大借口去大肆消费的日子。
然而,曾几何时,年在我们的观念里越变越淡,似乎已经不仅仅是一桌团圆饭,一台央视春晚了。
我记得小时候,年在我的印象里是非常隆重正式的。尤其是农村的年,更是很有年味。那个时候的一些片段,我到现在也记忆犹新。
妈妈的家乡是在阳曲县,有一年,妈妈带我回外婆家过年。那时候,是可以放炮竹的,不像现在,禁炮令让过年没有了仪式感,索然无味。对小孩子来说,过年最高兴的,就是穿新衣,放鞭炮,吃好吃的,收压岁钱。
新衣服是早早就买好的,但是不许穿,就新新的放在衣柜里,上面还带着新衣服特有的味道。我特别喜欢这个味道,总是闻了又闻,摸了又摸,可是偏偏只能等到大年三十那天才可以穿。那个心里呀,真是像有上亿只蚂蚁在心里爬,心痒痒的不行,连觉也睡不好,夜夜盼着大年三十快点来。
村里的人过年过得比较有气氛。一到快过年了,就会杀猪宰羊什么的,除了供一供财神爷、灶王爷什么的,剩下的就是上餐桌了。我隐约还记得村里杀羊的情景,那景象还是蛮惊悚的,一群人围住然后动刀,羊儿跳着脚乱冲……太可怜了。
鞭炮是个重头戏。农村人实在,买的都是好几千响的大头炮,还有手腕粗的大炮管,在大年三十12点的时候准时开炮,不过之后的每一天,直至十五元宵也没停过。噼噼啪啪,那个响劲,震天雷地的,特别带劲,满世界的烟雾和炮仗味,烘托的节日分外热闹。我喜欢这种炮竹的味道,这才是中国的年味啊。我们小孩子穿着新衣服,围在周围,笑着,闹着,看着鞭炮噼啪的炸完,别提多兴奋了,然后去地上捡那些侥幸没点着的收集起来,夹在砖缝里,用一米长的香点着放着玩,也是一大乐事。
农村里那时候是没有电视的,也还没有春晚,大年三十晚上亮着灯,要亮一晚上,代表明年红红火火,亮亮堂堂;人们要熬年年,不能睡觉,也不能脱衣服,叫守岁,是辞旧迎新的意思。
过了大年三十,到了初一,我们就成群结队的集合起来,大人每人给一个塑料袋,挨家挨户的敲门,拜个年,说个吉利话,户主人就会给你袋里放些好吃食,这一趟下来,袋子就装满了,我们就找个地方去吃。都说别人家的饭是最香,所以别提多好吃了。详细的我记不清了,好久了,那时候村里不给压岁钱,就是挨家讨吃的,这是这里的一个习俗,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是有什么说法,应该也是讨吉利的意思吧。以后的年都没什么记忆了,唯独只有讨吃食这个场景让我念念不忘到现在,成了一个独特的所在,在小孩子心里,那样热闹好玩的年是多么有意思呀。
如今,人们生活不像以前那么苦了,过年方式的选择也多样化,却再也过不出那样热闹的年。现在人们最多说的就是“过年真没意思”。是呀,曾几何时,年已经不再是那么有盼头了。
又是一年新春到,再没意思,年总是要过的,团圆饭要吃的,春晚也总是要看的,没有特殊活动的人们这些就是年里最重要的活动了。
不过,年仍然是中国人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游子们最温暖的回忆,当那盘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时,这个年就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