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妈妈特别的忙碌,一早起来打卡、参加晨会分享、下楼给先生移车,8:00出门参加一次线下共同体的活动,一直到午餐后才回到家里,已经累趴了。
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孩子沟通今天要做的事情,因为在回来的路上问过孩子今天要做什么,孩子顺口回说“不知道”。不耐烦地打断妈妈的问话,说回来再说。
“童,你每天花个两个小时学习不算多吧?”妈妈的开场白似乎不那么愉悦。
“哎呀,你不用说,我知道。”孩子依然如此回答,很反感妈妈的催促与念叨,就算一次也不行。
“你要是知道的话,我也不用说啦,你看昨天什么都没有做……”妈妈又提起了昨天没做到的事,她是这样看到没有做到的,而不是看到做到的事。
“我知道啦,现在下午了吗?”孩子急了。
“现在已经两点了,不是下午?”妈妈反问。
“我还没吃午饭,就不是下午。”面对妈妈的责问,孩子声音大了。
“你难到要玩到晚上10点才开始……”妈妈没有理会孩子的情绪,因为内在的担心忍不住又跟进一句。
“你怎么知道我会到晚上十点……”孩子更火了。
“……”妈妈停下了,呆滞住十秒或者更久,一动不动。不知怎么回应好,一股莫明的伤感涌上心头。
过一会儿,妈妈站起来往自己的房间走去,想想又转头对孩子说:“妈妈只是想和你确认下你的时间安排,你说要补习,找老师是不是先要和你确认你想要的时间。你要上课多久合适,你想要什么样的老师?总得提前和老师约吧?”
“下午早点的时侯,反正不要一整个下午。”孩子听进去了。
……
“听你说话,我感觉很不舒服。”妈妈丢下最后一句话,口气不太好。
“听你说话,我也感觉不舒服。”孩子反弹回来。
“那对不起了,给你做了坏榜样。”妈妈有些怒气地说完进房间了。
其实,这样带情绪的沟通经常发生,妈妈却总让它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自责、愧疚、难过、生气的情绪不断地出现,是没有自知吗?孩子今天说了一句话,妈妈听进去了,“你说了让我不高兴的话,我为什么要听!”妈妈开始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哪句话,孩子不喜欢听,仔细想想,是呀,没有人喜欢被说教,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有非常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如同那浑身长刺的刺猬,一被碰触立马还手。不过,今天妈妈做得很棒的一点是没有在孩子面前哭了,而是表达自己沟通的目的,需要改进的是注意倾听孩子在表达时的情绪,很多时候他的情绪因妈妈指责的话语而起。倾听他情绪背后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站在他的角度同理心他试看看,想要孩子的尊重,首先妈妈要做好榜样,一切改变从自己开始。
当一个智慧的妈妈真实不容易,是需要不断练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