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问自己,为何以前那么懒散混账,现在我好像有答案了,因为那时我的时间观念还没有形成未来导向,我也不知道我需要寻找方法去训练和掌控管理自己的能力,最初的时间管理方式和任务处理方式就是听天由命随波逐流型。
我们所谓的时间管理,其实就是精力管理和能效管理,我最近开始观察自己,每天阅读写作唱歌陪小七玩耍的时候,总是很快很深入的理解领会自己在做的事情,这形成了一种奇特而美好的节奏,心理上涌现出来满足感和充实感,感觉人生没有虚度。在这样的心流时间之后,会进入一种愉悦稳定的情绪,因为获得了充分的自我认知。价值感和人生饱满感是不需要任何外部人与事的确认的,自己明确的知道自己这段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使用优先级原则是一个好用的方法,同时在做任何一件需要专注的事情时,训练自己迅速地进入心流状态,把自控力意志力的培养当作研究对象来对待,真正开始管理时间和精力。
你的观念影响到你使用时间的方法,你的行为基于对时间的观念而存在。没有人能够给你规定人生目标,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左右你的时间,除了你自己。拥有未来时间观的人,更有可能训练出专注于心流的能力,延迟满足的能力。未来导向的人具有更好的习惯,做事深思熟虑,有上进心的人,都会希望自己成为这一类人。那些成功人士和人生赢家,原来他们看待时间的方法,从一开始就是不一样的。
大脑是人体最后发育的器官,20岁以后依然在发育,延迟满足能力,好像也是天生的。我就在小七身上发现了奇迹一般的延迟满足能力,她竟然可以在肚子饿的情况下,把一颗板栗分成10次来吃,每次只吃一半,掰到最后只剩下完全无法再被分解的一点渣渣,然后慷慨的送给了我。换成我,估计早就一口塞嘴里获取一时满足了。
据说自控力和意志力与一个人将来能够达到的成就高度相关,未来我们所能取得的,取决于现在投入的专注力和自控力。锻炼身体当然痛苦,但是比起身材走形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专注当然很痛苦,但是与后面无知的痛苦,事情搞不定的痛苦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每次感觉好无聊好枯燥的时候就得这样,给自己摊牌:你没有别的方式。
充分的认识自己,明确起点接受瓶颈,反而可以进入专注的良性循环中。要清楚的自我评估自己对沮丧和烦躁的容忍度,训练未来时间观念。
在怎么办之前解决为什么办的问题,在出发之前解决去哪儿的问题很重要。目标才是能够专注的前提,有了目标才能倒推,最终落到每一天需要做些什么。时间管理,其实就是管理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内完成此刻自我与未来目标之间的距离。
一定要把目标写下来,很多人觉得坚持很难,是因为不知道距离终点还有多远。为什么持续打卡会上瘾,专注地完成任务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具有安全感的情感体验,就是在告诉自己,我还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但我知道我要到达哪里,把这个事情做了意味着我努力了,我可以一夜安眠。
看见未来才能真正唤醒动机。有三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持续为自己注血:
视觉化目标:你梦想中的图景图片化张贴出来,想象目标的达成,想象着我在那儿,每次开工前都看上一遍,提醒自己时间有限,珍惜每一个可以努力的日子。
假想敌法:给自己一个参照对手,让她存在你的故事线中,激励着你的每一次努力。
榜样上身法:我是我想成为的那个人。每个人都想出类拔萃,坚持三年说话像她、做事像她、做选择像她,那么你就会像变身一样变成那个人,像她一样荣光焕发的开始工作。
那个在你内心阻挠你的人,让你去偷懒去贪吃的人,是本我,代表了我们的天性;那个想要使劲儿努力的人,代表理想中的我,是超我。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本我和超我角力的过程,是懒惰平凡的我和理想中的我角力的过程。
我自己亲测有效的方式是在启动学习阅读计划的同时启动健身计划,让灵魂和肉体双引擎一起开工,每天拿出两个小时,1小时锤炼灵魂1小时锻炼肉体。阅读学习的成效,无法立即肉眼可见,容易让人产生放弃的念头。所以要给脑子一个参照体系。持续锻炼以七天为单位计算,很快就能体验到肉体和精力立竿见影的变化,你能感知到自己真的在变化是一种强大的激励。你看到锻炼的效果体现在了肌肉的变化上,自然更加愿意相信1小时阅读一定可以反映在思维的变化上。双引擎持续练习,你的大脑将和身体一样美丽,这两种积极的变化是一起发生的,意志力专注力是可以像肌肉一样被训练出来的。打卡这一个多月以来,即使每天只有几分钟的平板支撑,但我确确实实感觉到腰腹部背部紧实了起来,每天的精力更加充沛,成长的欲望亦愈加强烈,更愿意从内心相信自己还是少年,坚信还可以去很多地方,做很多事情。
时间管理,其实就是精力管理、自我管理、目标管理杂糅在一起的能效管理。所有管理的前提是清楚的认识自己,设定目标,坚持执行,并在当中发现巨大的乐趣,我要向小七学习,做回那个把一颗板栗分成10次吃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