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龙坞茶乡。
往年这个时节漫山遍野还都是采茶工忙碌的身影,昨天却一个都看不见了。虽说已过了清明,但所谓的春茶,包括明前茶和雨前茶,毕竟离谷雨还有好些时日,茶棚里还长着青青嫩叶。
来到茶农老杜家,他家前屋的炒茶机已经息工,只见老杜四岁的孙子身子跨在玩具自行车上,两脚用力往后面蹬地,在空荡荡的前屋后屋之间来回串行,本来这些地方都晾着盛满青叶的竹匾,走过去都挪不开脚步。老杜说“今年我家的茶叶采到3月29日就结束了,请来的10多个采茶工已送回老家,山上的茶树也打掉了”。所谓茶树打掉,就是给茶树修枝,茶树上剩余的茶叶也就全都不要了。听老杜讲,今年来龙坞的买茶客稀少,往年到这时候能卖出二十多万的营业额,今年只卖了六万,刨去二万采茶工工资,所得甚少。
离开老杜家,又信步走到龙坞水库大坝。虽然看到不少游客,但和去年人头攒动的情形极不不相同。山上看到一些没来得及打掉的茶棚,枝头间长满新叶,举手之间就能摘下盈盈一捧。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每年五一节一过,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去四眼井采茶,直到小学毕业。五月份的茶叶又大又粗,据说是茶区农民用它来做茶糕,销往边远牧区给吃牛羊肉的牧民做消食专用品。
回到老杜家和他作别,顺便把采来的青叶留给他,还不忘说一句,“山上还有许多茶叶 ,我们尽找小芽头采,看看还很不错的”。老杜说,你年年都来龙坞,只知道你喝茶还不知道你也会采茶。那样吧,这么点东西,我也懒得开炒茶机,你拿回家去,先摊开来晾一晾,去去潮气,然后就能炒,炒的时候火尽量小一点,先炒个半小时,出锅吸一下潮,我们叫“青锅”,冷了后再放回锅里炒,叫“挥锅”,挥锅动作要快一点,每一次翻炒的时候用手用力往锅底压一下,撇一下,磨一下,等水分炒干了就是上好的手工龙井茶了”。
采到的茶叶几乎有一兜,回家先找电子秤称了一下,九两多,按老杜说的方法,分三锅炒,炒完后看着有点像龙井茶的形状,且屋内早已茶香肆溢,忙不叠的沏上一杯,那香那味果然妙不可言。已经躺在床上的老婆也非要尝一口,连连说,从来没喝到过这么好的茶,晚上睡觉不敢多喝,明早我也要沏上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