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谁最先把美女比作花的,但是我知道是谁最先把好茶比作美女的。是的,就是那位写了“从来佳茗似佳人”,那位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无一不能的通才苏轼!
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满腹才华却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然而他偏偏豁达得很,除了吟诗填词消解心中愁闷,茶也成了他的精神寄托之一,苏轼不仅仅会品饮,还会种茶、采茶、烹茶,这位诗人俨然也是“茶人”。
由于多次贬谪,居无定所,他反而有机会尝到很多地方的名茶,对茶的钟爱益深,甚至终日与茶为伴,有诗为证:
“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早晨起床后要喝;
“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午睡后要喝;
“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处理公务也要喝;
“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写作烧脑更要喝;
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即使是做梦,也会梦见茶——“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好是浪漫,充满情趣。
苏轼确实很有生活情趣,据说他研究了猪肉的一百种吃法,是真是假,有待考证,但我猜你肯定吃过“东坡肉”。
苏轼还在居住的东坡地上种植粮食,培育茶树,他在诗中写道:“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正是这段生活使他亲自体会到种植茶叶的艰辛,当然,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茶叶的培育技术,后来还成功救活了百年的老茶树。
也是在这里,他的茶学功底突飞猛进,后来填写了一首《水调歌头》,生动书写了茶叶采摘、制作、品饮的方法,其中“点茶”的过程写得很是有趣: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宋代喝茶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直接冲泡,而是将茶叶制作成团状或饼状,喝之前碾碎成粉,冲入沸水再加以调和,观察茶汤上泡沫的颜色和均匀程度。这也是判断茶之好坏的标准之一,也就是“斗茶”。
说起“斗茶”,苏轼与司马光就有场“茶墨之争”,十分有趣。(脑补一下,小时候学过的司马光砸缸)司马光问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君何以同爱二物?”苏轼从容答道:“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公以为然否?”是啊,如同朋友一样,有的长的黝黑,有的长的白皙,但他们的品德都好,咋能光看脸呢?
苏轼写过一首“茶诗”《汲江煎茶》。诗云: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首诗是苏轼被流放在海南岛的时候写的。当时条件很艰苦,为了饮茶,诗人自己摸黑临江取水。皓月当空,月光投射在水中,仿佛也被他装了回来;取完水便开始煎茶,静坐炉边听水声;茶既煮好,汤色如雪,声如松涛,三碗饮过,文思如泉,睡意全无,只好听着城里的打更声,等待天明。不知道苏大人此时是不是有些孤单与落寞,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品茶的美妙已经融入他的生活里和生命里。
茶本清润,自然平和,有种出水芙蓉的美,有种清雅脱俗的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苏轼一生在体制内被放逐,不安的世界里苦中作乐,落寞时用一颗平常心烹茶品饮。可谓:以热加工茶水,以冷处理情绪。这难道不是一种可贵的人生智慧吗?
- 苏轼与宜兴 -
苏轼在《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诗中,写下“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应君饷惠山。”阳羡雪芽茶便因为他的大加称颂而由此得名。古代的阳羡,便是如今的宜兴。宜兴处于江苏南部、太湖西岸,是山灵水秀的鱼米之乡。
在苏轼一生的几度外放中,曾四次到过宜兴。他曾写有《楚颂帖》,记述了自己对宜兴山水花木的喜爱。后来他又在宜兴买田置宅,作长久居住的打算。在给宋神宗的《乞常州居住表》中,苏轼写道:“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粥,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长期的居住使苏东坡在宜兴留下了非同一般的印记和影响,比如现在的“蜀山”,其原名为“独山”, 因苏东坡住宜兴时,曾说过此山似其家乡蜀山风景,后人遂改称其蜀山。也正是在宜兴,苏轼创制了流传至今的东坡提梁壶。
- 作者介绍 -
夏小雾
90后大学老师,毕业于河南大学,高级茶艺师,工作中竭尽全力,生活上风生水起 ,一位温柔而有趣的高颜值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