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放送】
2017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卷I作文题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举隅】
用中国元素演绎中国精彩
——2017年全国高考卷I作文试题思路举隅
仔细审读考题,不难发现,这是一道“交际写作”文题。所谓“交际写作”,可以看作为完成某种特定的交际任务而进行的写作。它的读者对象非常明确,写作目的非常明晰,写作要完成的任务也非常具体,所以也称为“任务驱动式作文”。它主要关注为谁人所写、帮助读者解决什么问题。就今年全国卷I作文题而言,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展开我们思维的触角:
一、选择耀眼的“中国元素”
题目中提供了“一带一路”等“中国关键词”12个。很显然,这些词语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元素,也是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关键。当然我们不能将所有12个词语所负载的“中国特色”一律塞进文章,篇幅、时间和题目的要求都不容许。选择怎样的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呢?我们所选用的“两至三个关键词”应该为自己所熟悉,它能够唤起我们对于当下中国正确的甚至深刻的认知,代表我们对祖国历史和现实、自然与人文、发展与和谐等方面的理解,甚至恰当地体现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要自觉规避陌生的、缺少感触与感悟的写作材料,避免文章空洞无物、干瘪枯燥。这方面也见得我们平时对社会的关注、考前对材料的积累与梳理有多么重要。
二、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
(1)精心创设情境。给文章创设合适的情境,可以设想,是怎样的外国青年?在怎样的情况下希望了解中国?这些外国青年是个体也可,群体也行。他(他们)人在自己国家可以,在关于中国知识的培训班上也可,已经来到中国也行。这样的一个规定情景,可以让写作的发生具体可感而合情合理。(2)精心组织材料。要遵循题目要求,使得精选的两至三个关键词以及它负载的相关材料“形成有机的关联”。这种有机关联,可以是正态相关。如“高铁”“移动支付”与“共享单车”,都有现代中国社会方便出行的特点;再如“广场舞”“美食”与“大熊猫”,都可以统一在介绍祖国大西南的文章里。也可以是反态相关。如“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长城”(防御与保守)与“一带一路”(开放与和平发展)。也可以是互补相关。如“长城”代表中国的历史,“京剧”代表中国的文化,“美丽乡村”代表中国的现实追求,三者相互补充,代表的就是一个有历史纵深感的全方位的中国。(3)精心设置波澜。尽管此类交际类作文属于“非虚构叙事作品”,但也要避免平铺直叙,力求文章有一定的波折,有时先不妨藏上一笔,吸引读者急于了解来龙去脉。同时还要考虑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什么,知道多少,更希望知道与主题词相关的哪些,从而确定合宜的写作重点,做到内容丰富,有的放矢,挥洒自如,并且始终抓住读者的心。
三、体现雍容的“中国气度”。
本文的读者对象是“外国青年”,至于是对中国人民素来友好还是对中国抱有误解的哪一种外国青年,则没有做任何说明。其实不管是哪种外国青年,我们在文章中都要奉献我们的热忱。我们要采用热情友好的态度、娓娓道来的风格和亲切平和的语气,体现我们开放的胸襟、包容的气度。让人感觉是朋友间的交心,真诚而可以信赖。对于国家在飞速发展中出现的“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要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理性看待,不粉饰也不夸大,从而渗透我们的民族自信和国家认同。同时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和书信体、对话体的形式,都是挺不错的叙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