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1968讲《黄帝内经》之“内经讲什么?(二)”
我们继续讲内经,内经讲什么?已经在上一篇幅中讲解了明代的张介宾和宋代的林亿他们对内经的总结描述,下面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王冰。相信研究过内经的人对唐代的王冰都不会陌生吧,这里不多讲,我们看看他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里面是怎样讲的吧。
王冰说:摆脱疾病的束缚,脱离艰难的困苦,保全自己的天真,善用自己的元气,拯救黎民脱离病疾而进入长寿的境地,济助羸弱之人让他们都获得安康,如果不是上古时期三圣的微妙之道,是不能达到上面所说的目标的。
孔安国为《尚书》作序说:“伏羲、神农、黄帝的著述被称为三坟,这里面论述的都是天地阴阳的大道理。”班固在其所撰的《汉书·艺文志》中说:“《黄帝内经》共有十八卷”,《素问》就是其中的九卷,加上《灵枢》九卷,便是十八卷之数。虽然一年年的时间流逝,一代代的政权更迭,然而内经的传授和学习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历代传授内经的老师,担心遇到不是合适的人来学习内经,有时会把一些关键的内容给隐藏起来,所以第七卷就被老师所隐藏,现在我们见到的只有八卷。
然而《素问》里面所记载的:文字简约、意境博大,道理奥妙,意趣深远。天地的现象由此而立,阴阳的征候由此分列,变化的玄妙由此表现,万物死生的征兆由此彰显。不去谋划而远近自然相同,不用约定而幽明自然契合。考证内经的言论都是有根有据的,根据内经验证的事从来没有错误的。所以确实可以称其是大道的典范,养生的根本。
假如天资聪颖,上天赋予的灵性发展迅速,则能够很圆满的认识玄妙圆通的天道,这种周密完备的见解即是属于生而知之,虽然是生而知之,但是学习经文时依然要借助前人的训诂;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走路不沿道路走,进出不走门户的人。但如果能刻意的去研究精深之道,探索隐藏着的微妙境界,或许就会契合天地的真要,真正会达到目无全牛的技艺纯熟境界。因此这样去诊治病人就会非常有效果,好比在冥冥之中有鬼神在帮助一样,这样的话,闻名天下的大医家,就会不断地出现。就像周代的秦越人,汉代的淳于意,魏朝的张仲景、华佗,都是已然深得《素问》精髓之人。他们的修道境界和医道技艺每天都在提高,从而能更加广泛地济助民众;他们的名声和德行相符,就像植物的花和叶共同繁荣一样。这都是《素问》教化的卓著,也是上天给予的天赋。
我年轻时就仰慕医道,一直就喜好研究养生,幸而遇到《素问》这样的真经,并将它视作神龟明镜。但世上的传本错误的地方有很多,而且篇目重叠混乱,前后不相一致,文章的意思差别很大,运用起来不容易,翻阅领会也困难。加之时代久远,互相抄袭就成为了一种很大的弊端。有的一篇重复出现,却有两个篇名;有的两篇交相合并,却总括为一个篇目;有的问答尚未结束,却又另外树立了一个篇题;有的脱简不加以补写,却说成是历代残缺。重出经合篇而冠以针服篇,合并方宜篇而共为咳论篇,割裂虚实篇而并入逆从篇,合并经络篇而共为论要篇,分解皮部论而加入经络论,退后至教论而先资针法篇。诸如此类,不可胜数。将要去登临泰山,没有路径怎能到达?意欲远渡扶桑,没有舟船无法前行。我于是努力的广泛寻访,而且正好遇上有这样的人,经历了十二年,方才掌握了医道的精髓,前后想想自己在这期间的得失,对自己的愿心能够实现也是深感欣慰。
有一次在郭先生的书斋里,偶然发现先师张公的秘藏《素问》秘本(即论气运之七篇,王冰以为就是失传的第七卷,后来把它编入《素问》),文字昭明清晰,义理圆满周密,一拿来阅读参考,众多的疑问马上就消失了。我唯恐这样宝贵的学问在以后的人手里丢失,断绝了他们教授传播的依据,因而开始给《素问》撰写注解,以使其流传不朽。再加上原来收藏的卷数,合为八十一篇,二十四卷,汇集编排成一部书。希望能够探明前后文义,通过注释就可以领会原经文的意思,启发初学的人们,宣扬至高的道理。
其中那些脱简而文字残缺,意义不相连贯的,我们在所有的经论里搜找,找到后把它补到缺失之处;其中有的篇目遗漏缺失的,或者对事理没有指明的,这样根据它们的意趣,添加文字来加以说明,昭显其意义;其中有的篇幅内容合并,意思又互不牵扯,缺失名目的,这样的就区分事情类别,另立题目而冠于篇首;其中有君臣之间的问答,礼仪有失误之处的,考校其长幼尊卑之序,增加有意义的内容以光显其义;其中有的有错简而文意破碎,及前后论述重叠,就详细考证它的意思,消减多余的,保留重要的;其中有的语言道理隐秘,难以粗略论述,就另外撰写了《玄珠密语》,用以陈述里面的道理。凡是添加的文字,都用朱笔来书写,使古代的和现代的能加以区分,文字不至于混杂。希望能昭彰显明圣人的精神,使微妙的道理得以顺畅的阐发。有如众星宿高悬于天际,奎星张星有序不乱;又好比泉水深而明净透彻,水中的鱼类清晰可辨。君臣再也不会出现夭折枉死的事情,华夏之邦因而会有延年益寿的期望。使医者不出差错,让学者更加通达明了,使大道得以流行,让德行之音延绵不断。千百年之后,就会知道远古伟大圣人的仁慈恩惠无穷无尽。时在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公元762年。)
这就是唐代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里面对内经的高度认识和总结。
我们通过明代的张介宾、宋代的林亿、唐代的王冰三位大家对内经的解读,相信大家会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来重新认识内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