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绮诗《无声告白》
看完美籍华人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除了对主人公莉迪亚的死亡无尽唏嘘之外,更多的其实是庆幸,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样一个家庭中。
虽然,跟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的父母一样,在我的整个成长生涯中,他们始终奉行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原则。在小学到高中的阶段,他们总是喋喋不休地在我耳边唠叨:“少看电视”“少玩”“考上大学了有的是时间去玩”“考不上大学以后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你就跟我们一样天天累死累活了”。在每一个学习阶段,也都能听到他们焦虑的声音:“小学三年级是个转折期”“初二是个关键期”“不要以为高一就可以玩了”诸如此类,曾经我一度对此很烦躁。
每当这时我就去看向四周,发现我身边多的是这样的父母和像我这样的学生,虽然无奈,但毕竟有同类。但是莉迪亚没有。
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是美籍华人,母亲玛丽琳是白人。母亲的母亲曾经给了她一个梦想:当医生。这梦想从小学到大学玛丽琳一直进行的很顺利,直到她遇到了莉迪亚的父亲。家庭的琐碎既然永远无法摆脱,既然此生再无让梦想成真的可能,那么——于是,莉迪亚也被迫拥有了一个梦想:当医生。
也许是因为莉迪亚有一双蓝眼睛,这使她更能够融入白人社会。也许是因为莉迪亚太过顺从,从未对母亲说不。总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莉迪亚才开始反抗,而反抗的下一刻就是死亡的深渊。
作者对莉迪亚的死亡描写极其令人心碎,让人想起老舍小说《家》中鸣凤的死亡。同样是一汪湖水,那湖水闪着银色的光芒,你永远不会知道在它的怀抱里会有多幸福,那是死亡的诱惑,和关于自由的导向。
头顶的月亮圆的像硬币一样完美,轮廓分明。湖面风平浪静,她几乎感受不到小船的轻微摇晃。仰望夜空,她觉得自己仿佛在太空中漂浮,毫无羁绊,一切皆有可能。
只有在死亡的国度里,她才是自由的。
作者关于莉迪亚最后时刻的描写,有时会让人产生错觉,因为在作者闪烁的笔触下,似乎莉迪亚是在恍惚中失足落水的。
她小心翼翼的站起来,展开双臂,小船开始摇晃。码头并不远。她能做到,她很肯定。只需要踢水,她就能一路游向码头,攀上那些木板,离开水面。明天早晨,她要问问内斯哈佛的事情,那里是什么样的,她要让他讲讲他遇到的人,上过些什么课。她要告诉他,他会在哈佛度过美好的时光。
她低头看着湖水,黑暗中仿佛空无一物,只有黑幽幽的颜色,一片巨大的虚无在她脚下铺展开来。没关系的,她告诉自己,然后她就跨出小船,走进水中。
这是莉迪亚最后的时刻。
这是她觉醒的时刻,还是她决定永堕黑暗的时刻呢?《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男主对侄子说“I can’t beat it .”有时候,和解毫无意义,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幸运。如果不能活着,那么,放手可好?我倾向于相信,莉迪亚最后是放手了。放开毫无意义的生活,放开母亲沉重的希望,放开她的未来。虽然她只有十六岁,但是,有的人,一生十六年,足够了。
莉迪亚5岁的时候,曾经不小心被哥哥内斯推下湖,内斯急忙下水去救她,千钧一发之间瞥见了妹妹脸上心满意足的表情,内斯愕然,他从那个时候就看到了妹妹随时就可能会崩坏的灵魂。因此,内斯是这个家中最了解她的人,他知道她的厌倦,明白她的不堪重负。
但也只是了解罢了。高中毕业,内斯要去哈佛追求他的梦想,终于可以把家里的一切都远远的丢开,这“一切”中,包含了莉迪亚。莉迪亚如何能忍受?如何去过唯一的知己——哥哥不在的生活?不能。莉迪亚不需要和解,不需要去克服,于是她做了一生中唯一一次反抗——她放开她的生命。
大多数人比莉迪亚幸福,尽管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承受来自父母长辈老师各种期待,但是我们总会找到同类,从而找到平衡点。比如今天的高中生,谁不苦?今天的小学生,谁不在上着各种兴趣班?但是大家都一样,也就不会那么与众不同了。但莉迪亚不同。
莉迪亚的父亲,就是要求他们的孩子不要“与众不同”。作为帮厨的儿子,作为那个小镇唯一的华人,尽管詹姆斯在哈佛念书,但是从小到大,他都是个异类。他一生都立志于融入美国社会,他自己是失败了的。
于是,像他的妻子一样,他把这个梦想传递给了孩子们。他给莉迪亚买关于沟通技巧的书籍,他也给莉迪亚买女孩子喜欢的银项链,但仅仅是因为大家都在戴。他总是在要求着莉迪亚做不到的事情,却不想想,作为成人的他都做不到的事情,已经处于重压下的莉迪亚怎么能做到呢?哦,当然,詹姆斯并不知道女儿处于重压之下。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这是小说的第一句话。没有人知道莉迪亚为什么会死,而且还是自杀。莉迪亚是乖乖女,她有很多朋友,她成绩很好,她从不交男朋友。但是,随着作者笔触的展开,细节的流淌。我们心碎的看到,莉迪亚很听母亲的话,是因为她害怕母亲再次离家出走。她没有朋友,她总是对着电话筒自说自话。她拼劲全力,其实学不好物理和生物。她在死亡的那一晚,曾主动向绯闻男友杰克献身,却被告知,杰克感兴趣的是她的哥哥。
莉迪亚是一点一点死亡的,只是他们不知道。
前段时间在网上流传过一则新闻,一个高中老师的优秀女儿在国外自杀了。大家都表示“不可能”“太突然了”“她很优秀”……后来披露出来的真相,如一些人所预料,尽管一直是天之骄子,那位老师的女儿一直不快乐。所以,没有什么“太突然”,她早就开始死亡了,缓慢,但是坚定——死亡是她唯一的路。
很难去责备小说中任何一个人,就像我们不能责备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太多的期待一样。我们只能庆幸,庆幸我们不那么特殊,庆幸父母对我们的要求不过是好好学习找份好工作而已,庆幸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庆幸我们有同类,因有同类而更自由,更轻松。
但我永远也不会忘了莉迪亚,她像一个老朋友,从不诉说她的痛苦,但通过一个作家的笔,我知道了一切。我喜欢这部小说的英文名字“Everyting I Never Told You”——我从未告诉过你的一切,但现在,我知道了。当然,我也喜欢中文书名“无声告白”,因为在无数的黑夜里,在明亮的星空中,在无人诉说的一切空白里,她都在对这个世界告白:也许明天会好一点,也许明年会好一点,也许……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日更 Day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