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背后的真相
2023年不过刚刚4个月多一点,社会上各种关于杀人与自杀的热点新闻便频频出现在热搜,在震惊的同时不禁让人感慨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到底是什么让这些人做出了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2023年4月4日下午13时左右,湖北张家界著名景区天门山发生了一起让人惊愕且惋惜的事件:四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组团前往此处进行自杀,四人中有三名男性,一名女性。
据新闻报道称,几人在准备跳崖前都写好了遗书,并且直白的表达出自己对于自杀的欲望,与他人无关,也正是因此,警方第一时间直接排除此案可能是他杀的刑事案件,三名男性直接从悬崖跳下,仿佛是一种仪式般,没有任何犹豫,而当最后一名女性也要跳崖时,被及时制止,但因之前服用过量药物,送到医院后仍然不治身亡,最终警察在勘察现场时也毫无悬念的找到了三名跳崖男性的尸体。
看到评论区很多人都在讨论这几名年轻人或许是在玩一种死亡游戏,参加挑战,这不由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部日本恐怖片《循环自杀》。
影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在地铁站的站台上,几十个身穿校服的女孩子整齐站成一排,当列车进站后,大家欢呼起来,集体手拉手等到列车逼近时,一起跳了下去,列车周身立刻被喷成血红色,周围的人都大吃一惊,与此同时,日本各地也都在上演着用各种方式自杀的案件,割腕,吞咽安眠药,跳楼等等,让人看得非常压抑,而后来影片也对此有所交代,这些自杀的年轻人大概就是参加了一个类似于自杀的游戏,而游戏的组织者又类似于邪教。
事实是,这种自杀游戏或者说邪教组织并不仅仅出现在电影中,据说发源于俄罗斯的蓝鲸游戏,专门针对于十几岁的少年进行自杀教唆,自杀方式千奇百怪。
它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设定,比如会提前告诉参加游戏的孩子要严格遵守指令,必须参加组织提出的任务,并且不能退出,这些任务从简单开始,比如要求参加者几点起床,几点出门,随着任务的一次次完成,任务难度逐渐提高起来,如开始教唆参加者在自己的身上纹图案,类似于自残的行为,最后逐渐突破参加者底线后,让参加者站在马路上对往来车辆不进行躲避等任务选择自尽,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因此走上自我终结的不归路。
这些游戏听起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而事实上,大概十年前,我也曾经接待过一位儿子因参与类似游戏险些出现问题的家长。
当年孩子妈妈找到我时,只是单纯的叙述了自己因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儿子,突然那段时间发现儿子状态异常,比如平时很赖床的儿子突然准时起床,早餐也必需在一分钟内结束,然后面无表情的背起书包自己去上学,放学后儿子就会钻进屋子,有时还会自言自语,作为家长很是害怕,因为她自己也了解一些心理学,所以找到我,想咨询到底是什么情况。
通过家长的讲述,我发现,孩子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情绪问题,也并非仅仅是生活或者学习压力引发的行为异常,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探究背后真实的原因,我希望家长把孩子带过来直接面对面的聊一聊,但是遭到了孩子的拒绝。
那个年代网络刚刚开始有蓬勃发展的趋势,在了解了孩子对网络的兴趣后,我与孩子母亲达成协议,将我伪装成网友,把我的社交账号给到孩子,我以网友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了深刻的对话,在得到孩子信任后,我便了解了孩子目前的真实情况。
孩子放学后经常是自己一个人回到空空的家,感到非常无聊,一天放学后和同学去了网吧,偶然间看到了一个加入挑战的帖子,孩子描述这上面描述的任务让他感到“非常有趣”,出于好奇他开始与发帖者对话,很快接了任务,对方每天都有新的指令,只要完成指令,就会得到升级,屏幕后方的操作者还会经常对孩子进行“解脱,自由”等洗脑活动,孩子觉得从未有过的目标感,这让他觉得非常有动力,渐渐地,他形容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
如果一直是以约束为标准的指令也还好,可是接下来的任务却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操作,对方要求这个孩子站在阳台上,眺望远方,想象自己长出翅膀的样子,这是很危险的暗示,庆幸的是,孩子妈妈找到我的时候还不算太晚,在我主动的干预下,孩子对母亲和这个挑战游戏有了新的认知,意识到了危险性,并最终原谅了母亲对自己的忽视。
以上的这些,无论是主动自杀还是被动自杀,最终导致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自己失去生命,家人品尝痛苦,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引起自杀?自杀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自杀真的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
据相关报道,日本年轻人的自杀率常年保持世界第一,而众所周知日本的社会压力持续增高,无论是就业压力还是应对老龄化,整个社会环境都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衰败,这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哪怕中国也不例外,可是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压力,但总不至于每一个人都选择这条不归路,但为什么面对压力有人选择坦然面对,有人选择用意志对抗,又有人选择结束生命呢?
我们先从先天遗传因素来说,有些家族中会频频出现自杀的成员,除了面对困难时的意志力的软弱,还有一部分因素在于基因中对悲伤事件的“易感性”,这些易感性基因在面对同一件压力事件时,采取的行为和态度是相似的。
其次就是社会性因素,只是外部因素,也是客观因素,经济压力,比如赚不到钱,可是生活成本却在不断加剧,工作压力,任务多,要求多,还要担心随时被替换掉,人际交往中的压力,人情往来,虚情假意都会让人身心俱疲,当这些压力都在临界点时,人们势必会寻找一种方式进行释放,而最坏的一种选择就是结束这一切。
再一个生理因素自不必说,很多身患重病,或者身体常年不舒服的人,时间久了就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因为不想体会这种痛苦,从而出现自杀倾向。
如果总结起来,以上都可以归为心理因素,这其中又包含主动性,和被动性。
主动性的心理因素主要就是抗压能力差,认知出现偏差,认为自己所面对的困难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只有通过自己的死亡,来换取安静,这是一种逃避行为,可笑的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大脑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大脑不想承担相应的苦恼,于是迫使躯体逃避。
被动性就是通过他人或者自己的一些消极暗示,逐步将自己带入深渊,其次病理上导致心理出现变化我们也暂且称为被动性因素,长期病痛折磨,会让人的心境产生变化,出现各种情绪障碍,如果不加以积极干预,就会发展到更严重的地步,如抑郁倾向,逐渐形成抑郁症状,最终走向不归路。
而这种集体自杀事件,除了抗压能力弱,情绪问题导致容易受到暗示,还有可能是癔症引发群体事件,看到他人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情绪进而引起自己的行为跟随与模仿,这也属于一种情绪障碍,危害不小。
所以,面对现如今的社会现状,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但凡是可能经历或正在经历痛苦或压力的人群,作为家人都要与他们进行频繁的交流与沟通,尽可能注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和行为方式,很多时候家人的关注与安慰或许就能换回他们对生活的希望与向往。
与此同时,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与情绪,甚至家人可以扮演弱者角色,依赖于他们,让他们有当家做主的力量感和责任感,必要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这样或许可以避免很多类似的悲伤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