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网络时代,短视频备受人的疯狂迷恋,不分年龄层次,从小孩、成年人再到老人。
我家的情况是这样的。女儿,睡觉前总要看会动画片的精彩片段,老妈,闲暇时总要拿出手机看各种婆媳演绎的小视频,而我和爱人经常躺床上各自刷着“小美大壮”的电影解说。
作为成年人,我明白“短视频”的背后逻辑,抓住人的天性:碎片化追求的“即时满足”。接受他人加工浓缩出最精彩的内容,如电影的经典片段、小品的包袱高潮、名著书籍的精华,让人花最短时间享受最快乐的体验,怎能不让人沉迷!
明知道沉迷于短视频,会让自己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却依然无法自拔,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
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还未真正认识到,刷短视频“上瘾”潜在的危害,它其实正在在吞噬人的生存能力。
短视频能给人带来瞬间的快乐,按过往的认知,大家认为是体内多巴胺分泌带来的。所以,大家一致认为,控制多巴胺的分泌,减少短暂满足带来的快感。
事实上,多巴胺的分泌,和快乐无关,它影响的是动机。
举个例子,你有时候只是下意识地、不由自主地去一遍遍上滑和下拉手机,仿佛有一种力量拉着你,但你并不觉得真正开心,而会感到空虚和无聊。
这种表现称为“上瘾”,是一种高动机低快感的现象,让我们沉迷于某一事物,不感到快乐,但却控制不住自己。
短视频捕捉了人“不劳而获”的天性,给予的刺激是大脑的奖赏回路,而不是享乐系统。这种回路被刺激后,会驱使人不断地采取这样的行动,做明知不重要的事情。
总而言之,刷短视频,给人带来不了真正的快乐。
多巴胺不是坏东西,它的浓度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做某事的动机,当它浓度高时,人会变得精力充沛,当它浓度低时,人会变得疲惫不堪。
而多巴胺的获取,分两种模式,一种是无需费脑,能刺激少量的多巴胺,如刷短视频,一种是努力付出,能刺激大量的多巴胺,如跑步、读书等。
当人一旦习惯了“无需费脑”的获取模式,人就会长时间处于多巴胺浓度低的状态。
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一些人工作时无精打采、身心疲倦,但一下班回家就来了劲头,刷视频到深夜,但整个人每天都是闷闷不乐、焦虑恐惧的状态。
短视频的危害远不至此,2022年多数企业裁员,很多失业者制造的焦虑,表面上看似大环境不好导致生活艰难,其实内部归因,是自己刷短视频上瘾,导致认知水平没提升、思考能力下降,应对变化的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变差……
一系列数据的累加,就是一句话,个人的生存能力已被吞噬殆尽。
很多人会问我:“那该怎么办?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刷短视频的习惯!”
其实很简单,人活在世上,无非希望自己是快乐的,毕竟人生短暂。
什么东西会带给我们快乐,它和我们认知目标密切相关,当你认知上认为一个东西重要,得到了它,或更进它一步,就容易感到快乐。
因此,做你认知上认为重要的事情,至少每天刷短视频肯定不是重要的事,至于如何做,其实就是六个字:“马上做,持续做。”
最后,如何能提升做重要事情的行动力,那就是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