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的精髓是重新定义,它包含五个步骤。首先是解构问题,再获得信息,然后重构思路,表达方案,最后通过实践,迭代优化出最好的结果。这是设计思维的精髓,也是人生设计的钻石模型。通过运用这个钻石模型,不仅仅可以帮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可以帮你认识自己、找到方向、突破不可能。
利用设计思维去规划自己的人生,没有实践的设计,就是空想。而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就是迭代。迭代的专业定义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迭代的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
有效迭代需要抓住三个关键点:目标、节奏和反馈。
第一,目标很重要。
哈佛大学对应届毕业生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的内容为:你们中的多少人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3%的毕业生,有清晰长远的规划;10%的毕业生,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60%的毕业生,目标模糊;27%的毕业生,没有明确的目标。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大都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大部分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学历、能力、环境,而在于是否对自己的人生提前进行了规划,并不断的朝着目标努力。
每一段关系,每一次工作都是一种迭代。然而没有目标的迭代只会让你像无头苍蝇一样,东撞西撞,劳而无功。而有明确目标的迭代才能在一个方向持续前进。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需要聚焦,这样可以保证迭代后能达到效果,得到反馈。必须做到的目标为基本型目标,除此以外,你可能还会有其它让你期望和兴奋的目标。
这些额外的目标一般需要你付出更多,或者与基本需求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你需要清楚它们产生的价值,再结合需要投入的成本,通过性价比做取舍。
比如,你现在收入还不高,但是特别想买房,房贷可能导致你即使遇到自己更适合的工作,都不敢轻易换工作。
第二,真正的迭代,一定是建立在稳定的节奏感上。如果没有节奏性的目标校队和反思,长期在同一种环境下,你很容易形成认知固化。
很多人认知固化会,会没有强烈的愿望去改变,即使现状不如人意,但也觉得好像还是能这样过下去。认知固化,换种说法就是很多所谓的“穷人思维”。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些“穷人思维”,在一个学校待了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渐渐习惯了周围同事的处事风格,知道在这个学校生存下去的处事之道,就像温水里的青蛙,在相对于舒适的环境中一步步的造成了认知固化。虽然对目前生活也会有诸多抱怨,但似乎也想不太出来还有什么更好的生活方式。
有节奏感的迭代可以帮你及时提醒自己,调整方向和方法,同时能让你定期地获得成就感,也有利于养成自我更新的习惯。你要给自己一个相对紧凑的时间节奏,这和设定目标相辅相成,紧凑的节奏也就意味着目标可以相对小和独立。
有了节奏感,就好像在跑100米跨栏时,在栏间踩对了步点,能一次次轻松跨过栏杆。一般一周,两周,一个月都可以。
也不可过快,这样会导致完成不了每次的迭代,结果就会像跨栏跑时一次次打到栏杆,事与愿违。
第三,你需要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反馈,每一次迭代才会有收获,以提高下一次的实践。就好比你学英语,老师要给你反馈,告诉你哪个发音不对,然后纠正发音,下次才能说的更好。
建立反馈机制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肯定有过这种体会,你做着一个事,突然想起其他方面的一个问题应该怎么办。可是当你做完手头这个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之前想的另一个问题完全想不起来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对于随时冒出的反馈,也就是下次可迭代提高的想法,你应该随时记录,常常翻阅,这样才不会错过每一次可迭代的机会。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记录清楚反馈发生的情况,写清楚:之前你认为怎样怎样,然后发生了什么,让你意识到了什么,以后应该怎样怎样。
当不知道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地导致我们出现“拖延”和“卡住”的情况。就像门口卖菜的大婶,她可能已经在那里卖了几十年的菜了。她从来没有分析过自己卖菜的过程是怎样的,有哪些环节,每个环节可以怎么改进,因为这个过程对她来说太熟悉了,瞬间就发生,她不需要思考。
不要以为这只是卖菜大婶的问题,我们常常也会陷入惯性的模式。
我们每天做的事情那么多,如果你留意,就连你刚刚吃的饭、跟同事沟通的一件事情、早上起床的时间,都有改进的空间——是不是可以更加细嚼慢咽?沟通是不是可以更精简?前一天可以为按时起床做一些准备呢?
有了反馈之后,更核心的是要建立自己的认知框架。这个认知框架包含了你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构成了你认知事物的方式、思维和信念。每一次反馈总结就会让这个框架更完整一点,像拼拼图,搭积木一样。这样的好处,一是防止同样的错误再犯第二次,二是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及能力壁垒。
有效迭代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不怕犯错,还要“拥抱”犯错,因为犯错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自我升级机会。另外,不要累计错误。不要觉得这次的错小,我改不改其实影响不大,以后再说吧。要养成见到错误立即改正的习惯,改一件是一件。
其次,教是最好的学,用自己所学的去教会别人,不仅帮助了别人,自己还可以不断实践,让你的收获会更大。
最后,不管自己每次迭代的设计是否完美,按节奏及时上路。只有真正做了才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