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要善意待人
这条建议是教育修养的情感问题。要善意待人,就是说对待学生犹如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尤其是对待犯了错误的儿童,如果看做自己的孩子,是不会首先想到开除等这样的方法的,因为只用惩罚是不能挽救人的。你心里会要求采取一种能在儿子心里建立道德的纯洁和美的办法,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永新苑也就是善意待人。】
教师的善意待人,首先表现在善于不让该孩子成为坏孩子,防止他走上错误的道路。【像父母一样的愿学生好,就要阻止邪恶进入他们的心灵。如果你心里对每个学生都抱有这种焦虑不安的关切。看到他们一个个都是有个性的人,一个独特的人的世界。这种内心的命令,就是见诸行动的善意待人。】
善意待人这种品质是需要培养的,只有当这种内心状态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当教师愿学生好学生愿老师好时,才能把他培养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要教学生用心灵认识世界,用心灵了解人。这个人指在生活道路上遇到的任何同胞的处境。苏霍姆林斯基举例自己培养培育儿童的情感修养:通过观察一群种植场女工的眼神,感觉和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内心状态,平静,苦恼,幸福还是喜悦向往……通过观察一位失去英雄儿子的母亲,感受她巨大的悲痛。随后通过观察一位失去妻子的老人体会他的痛苦,并希望帮助他以减轻他的痛楚,以此类事情教儿童用心灵认识人。】
儿童的情感修养就是这样培育起来的,这是一个非常细致而长久的过程,要求教师很懂得分寸,细心,会思考问题,并深知每个儿童的内心世界。能用心灵感觉出别人情绪的儿童,就会变得以善待人。如果你把学生教得会用,心灵了解人,那你的善意就会创造出奇迹。【教师的善意为了什么?首先为了儿童的脑力劳动,希望儿童的脑力劳动更棒,这意味着要了解他的优点和弱点,懂得脑力劳动的细微特征。你的善意作为一个强大的教育手段,会一直去不断的作用,直到你的学生想成为一个好人,直到他个人产生自尊心并不断发展。在教育工作上,各种现象和事实是紧密相连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他的精神状态。其精神状态影响教师精神生活的充实和身体健康。我们总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课堂学生积极发言,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我们就会感受到幸福的喜悦,也觉得上课实在是美好幸福的事,不会感受到疲累。】
学生的个人自尊心决定于他的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则决定于教师的善意,当然也决定于教师的心灵,跟接受教师的善意到什么程度。【我们感受到教育的快乐,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密不可分,当我们能激发学生向好发展并越来越好,我们就能感到自己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创造活动的乐趣。】
5.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问题出发:为什么一年级就常有成绩不好落后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还可能会遇到不可救药的落后生,老师对他已经不抱希望了?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重要领域及脑力劳动领域,对幼小学生没有个别对待。
分析:儿童从事脑力劳动的力量是不一样的。一个学生对事物领会理解并记住的很快,并能持久的保持,而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走完全是另一种方式,教材领会的慢知识,记忆力不持久,不牢固。(但是以后,后边的这位学生比原来学习好的可能会有更大的成绩)没有抽象的学生可以对之机械的班用一切教育和教学的规律。没有什么统一的先决条件,能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最好的成绩,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功。】
方法: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不能要求学生做他做不到的事。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只不过是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不是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学生是以不同的方式达到这种水平和掌握这个范围的知识的。【就像我们说的,每个儿童都是一朵花,每朵花开放的花期是不同的。】
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和技艺,是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这就是说,在学习方面应予以个别对待,不仅在脑力劳动的内容上如此,在时间上也是如此。儿童从作业的得分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获得知识的喜悦。同时,师生间的相互关怀与相互信任结合起来了。【相互关怀,相互信任。学生不把教师只看成严格的检验员】 苏霍姆林斯基举例帕夫雷什中学数学的两位教师,把学生分组,因材施教,每个人都力求靠自己努力来达到目的。
感想: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认真地考虑如何促使每个学生都致力于学习。使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进步。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有相互关怀的气氛。笼罩着智力的灵感。让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可以指望取得成绩的脑力劳动。那么他们就会勤奋,集中精力的工作,紧张的劳动显示出他们积极的心灵。孩子的全部注意力就都会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上。如此以来,教学工作就不会给我们带来疲累以及神经和心脏的无穷尽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