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受到考验的竟然是我自己。这个时候,作为母亲,我的内心无比煎熬。我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该怎么处理他犯的错?这个问题在我心里久久盘旋,这已经不是错误的问题,而是人生态度的范畴,以及我的方式对他将来的影响。因为他已经12岁了,不再是一个小屁孩,大人的所为和言辞都会对他未来的人生模式有直接干预作用。
所以我小心翼翼,尽量保持冷静的感受着、思索着:感受如果我是孩子我此刻的感受是什么,思索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被怎样对待才会理解父母的用心,还不影响亲情关系。
如果仅仅是打骂、发泄一顿,那可能不会面临这样的煎熬。可是,随着孩子年龄变大和做母亲工龄的增长,内心越来越排斥这种粗暴野蛮的方式。毕竟,我要的结果是希望他能彻底明白,并永远杜绝重犯。错误事件本身也很重要,但相比之下,它排在第二位。
我观察到,其实,在犯错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错了,所以他掩饰、装作若无其事。我看到他内心的恐惧不安。这让我想起平时对他的态度,稍有不对就习惯性的大声呵斥,而不是温和的讲道理,所以导致他犯错后不敢向我坦白。这面镜子照到我自己对待亲人和处理事情的态度曾经是多么自私和情绪化,因为亲人的包容而任性。对外人,谁敢这样?
不否认,我的儿子12岁以来一直是个比较乖的孩子,偶有顶嘴耍性子,但从未惹过什么麻烦,这是第一次犯的“大错”。用我的信用卡偷偷购买了游戏点券,账单七百多,还有自己的零钱一百多。事实上他自己也糊里糊涂,真正的动机是他想知道余额只有几毛钱了为什么还能付款成功,先尝试了两个45元,又尝试了一个数额比较大的649元,才收手。当购买这个大的数额后,他就彻底害怕了,或许是明白了不明原因的顺利背后是暗藏的陷阱,直觉通常是这样的。
所以,他对我更加“热情”,莫名其妙抱抱我、亲亲我,还试探性的问我微信是不是绑定银行卡才能收钱,讨论了几个金融问题,或许是想弄明白没钱怎么还能买单,这跟我们日常交流的话题极其不符,他怎么会莫名其妙关心这些,我突然想到,他用的微信是我的,还捆绑了银行卡一直没解绑,因为平时偶尔给他一点零花钱,为了方便支付,支付密码也让重新设置了。我要他拿手机给我,他怎么也不肯,后来急哭了,在我的逼迫之下才说出实情。我当然是气坏了,有些粗暴的说他,他紧紧靠在我肩膀哭的稀里哗啦,不停说自己错了、很糟糕、贬低自己的话。
看到他自责不已,我的心里不再是气愤,更多的是难过,我感受到一个人自我价值受损、和对金钱的不配得感,我也知道这对自信心的影响深远。
对此,我深有体会,小时候做错了事被母亲指责、嫌弃时的心情,感觉自己毫无价值感、不被爱,在她面前压抑、不敢真实,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自己也无法真正的看待自己和爱自己。我想很多人也有过这种感受,父母的爱会带来伤害。
相比传统教育中的“听话”,我更喜欢“不听话”的孩子,我从未想过要把孩子教育成听话照做的乖宝宝。言听计从、趋于权利和淫威之下的顺从只是因为弱小无力和胆怯,从小经历过这种教育,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独立主见,敢于“顶撞”,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也能够明事理,适可而止,不沉迷于情绪。
一个人,自责愧疚的时候是很让人动容和心疼的。因为那种不被理解,弄不好还被变本加厉被辱骂是一种很卑微的感受。并不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我才心疼,而是因为他把自己看的很弱小,无法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承担这点小问题,我们不能高估自己,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会低估了自己,受限于别人强加在我们身上的评价和认知。很多男人一辈子碌碌无为、胆小怕事,那份魄力、担当和无畏就是在小时侯无意间被父母破坏的,形成了自己狭隘的思维模式并被其所限,没有最大化发挥自己的潜力,无法活出自己,这是一辈子的遗憾,虽然很多人并未看清真相,还相信了所谓的命运。
把狮子当猫养,尤其是对一个男孩子,不能充分激发他的能力,让他知到自己无穷的创造力和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是对生命的辜负。
要知道创造一个帝国、保卫一个国家,影响一个时代的、建设一座城市的,通常是男人,只有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质才能激发他们无穷的创造力。不良的教育会摧毁一个人的心态模式的建设,更无法塑造健康的心理系统和三观。而这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未来成就和价值。我深知其中的要害,所以,对儿子,我不敢擅自而为,我必须得好好想想对他的态度。
此刻,我心里对那七百多的游戏钱已经做好了承担教育失职成本的准备,想借助这个锲机恢复他对自己的认知,对自信的重塑,和对错误的担当。同时也深深感触到,作为父母我无法教育孩子,最好的教育没有标准,也不存在,家长也不是完整的人,我们只能做好自己,端正心态和三观,通过发生的每一件事让自己进步、让自己变得更好,给孩子榜样。从某些方面讲,是孩子让我的学习永不止步。
让我们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