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别人说起,最讨厌那些无病呻吟的诗人,因为他们总是用悲悯众生的目光去看待一切,先是假设自己得到一切,然后宛如失去一切一样一般痛苦,写下别人看来不过是席间笑谈的文字。
曾经我也是如此。尤其是在明明厌倦读书却偏不忍心让亲人失望的苦读生涯,每每看到印满一张8k白纸正反面的唐诗宋词,我就忍不住头晕眼花,心底里暗暗咒骂那些无事可做的诗词作者。他们很闲吗?没事就去想些“风花雪月”之词显示自己才高八斗,却不知为我们这些后生留下了多少负担!当时我的心情是这样的。
可是,尽管我不喜为应付考试必须记住的诗词,但我的心里,却始终住着一片诗意,那是清欢之处。诗词中的诗意,是让人品读的,而内心的诗意,适用于生活。情思上心头,采撷那一抹清新诗意,将它诉诸笔端,仿佛写下这清浅的欢喜,内心就会因满足而愉悦。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这是我的一种精神调剂法。我甚至有过当一个职业诗人的想法。
几年后,我成为一个大学生,生活在人生中从青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性阶段。现实的艰深让我渐渐明白,仅凭混沌的的诗意在这现实世界中存活,是难的,除非你的文采出众,为人青睐。
想起海子,想起他那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想起他乐观并给孩子美好想象,给成人鼓舞力量的诗句,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自杀。都说诗人心中有一片海,它能够消解一切忧伤痛苦,也能让人陷入郁闷悲观的情绪无法自拔。那么,海子,对于你,是因为后者吗?可你明明曾经有那么美好的情怀!
诗人啊,心思太过细腻,过分细腻就会变得敏感多疑,进而脆弱,如果禁不住沉重的现实世界对烂漫诗意的锤击,生活的一切理想愿望便会灰飞烟灭。
于是,多数人这样看待诗人:这是一个精神世界极其丰满,对骨感世界极其愤慨的群体;这是一个喜欢用浪漫的粉红气泡装扮世界,认不清世间灰暗的群体;这是一个内心看似强大,实际脆弱易折,用饱满的理想支撑疲惫躯体的群体……总之,在他们看来,诗人总喜欢用诗词证明自己的才华,但很少有人凭这份才华为他们构建一个理想中的世界。
人们对各种社会群体总有一种固定的想像模式。比如,精英就应该总是穿着职业正装,一副金丝眼镜恒常架在鼻梁上;厨师就应该总是戴着一顶厨师帽在油烟缭绕的厨房里,要么拿着菜刀将食材码得整整齐齐,要么端起油锅上下翻飞。那么诗人呢?他们是否就应该总是在花树前对月饮酒,将自己的忧伤寄予清风明月呢?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所谓的应该,只是他们的职业所需而已,他们不过借着自己的职业让自己闪光,实现自己的价值罢了。试问,谁能阻止精英回到家中就捧起自己十分喜爱的《兰亭集序》,又有谁能阻止厨师脱下一身油烟气息走进书店只为买一本《诗经》?可见,一个人内心的诗意不过是与自己职业无关的人生追求,只要你愿意,置身烟火俗世中,自能成全“诗意栖居”的理想模式。
人生有味,酸甜苦辣皆有,但最能使人内心安宁的,不过一片清欢诗意。这清欢,承揽了人间的温情,治愈人心中的苦痛。它可以是一刻的状态,也可以是一日的常态,但如果可以,请让它成为一生的姿态。
若是不能在空间时间的维度上实现“诗意的栖居”,不必逃离,不必痛苦,就让诗意存于内心吧!清浅自在,自在欢喜,乃是人间绝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