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古登乡支教的陆杨老师下山了,来我们支教的学校帮助筹划多功能教室。小伙子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功底扎实,刚刚完成了珠海—怒江两地联动同课,正在积极准备珠海—西藏—怒江三地联动课程。
晚上聚餐时,陆杨一直在咳嗽。据说,之前一直在病着,现在又感染了新的病毒。和上次见他时,整个人看起来瘦了好多。他的支教驻地是在山上,生活条件很艰苦。由于是学校饭堂是国家扶持项目,不允许老师用餐,他只能每天在宿舍煮面条,偶尔下山到镇上下个饭馆。
问他,瘦了多少?他说,这一个月里瘦了十几斤的体重。不过,谈论起他的那些孩子们,依然是那个乐呵呵的阳光少年。
出生在1989年的陆杨,从澳洲留学回来,经过考试,应聘到珠海做了一名教师。在国学班学习的时候,邂逅了一位北京女孩,跟随陆杨来到珠海工作。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结婚不到一年,陆杨就被选派到怒江支教了。
前些日子,珠海电视台滚动播出《江海情·怒江扶贫系列》,有一个陆杨的专题。看得出他是真情流露了,在采访的过程中,几次哽咽得不能言语。
我深深地理解陆杨,知晓他内心深处的情结,我也有如此的情结。选择来到怒江支教,我们支教队伍中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因由,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情結:有生之年,能够到生态和人文截然不同的地方,体会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自己的工作经历中,能够到云南最偏远、滞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支教,真是不可多得的人生瑰宝。
珠海对怒江的支教方式,是成立了两个“珠海班”,丽姐做高三珠海班的班主任。善良又大方的大姐,是孩子们的亲人,他们亲切地称她“小丽姐”。
惠妹是兰州人,和我同年,小我几个月。以前在内地一所大学教书,在国外做过访问学者,一个灵动秀美的女子。
而其他的六个男教师来自珠海的不同学校。暖男波波、“川菜大王”敏哥、快乐认真的小文、多才多艺的文哥、见多识广的武哥、特立独行的树元。
在珠海生活了十几年,我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小。珠海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带着自身浓重的地域文化,选择性地交往和接触。珠海毗邻港澳,接受着海外文化,不会拘泥于传统方式的人际交流模式,每个人就是一座独特的风景与风向标。
可能也是年龄的缘由,个人的修行更加偏向内在的声音,喜欢独处,也就渐渐地缩小了社交圈子。幻想着退休后的日子,大概就如此吧,心安许多。
来到怒江之后,忽然转型到集体生活的方式,平时,我们的午餐大都在饭堂解决,而周末时光,则必然是有节目安排。去高黎贡山的原始森林走山路,看瀑布奇观;去偏远的峡谷深处拜访学生家长。和他们在一起,家人一样的感觉。
庆幸,在怒江支教的日子里,居然还收获了这些愉快的友情,是意外的惊喜。
我们就是普通人,做着平平常常的工作,没有功利心,没有更多的诉求。养家糊口的同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怒江的孩子尽一份力,献出一点爱心,是享受,也是良心之旅。
在这段旅程里,我们完成了内心深处的夙愿,对于自己,是成就了“情结”二字,也是一种情怀。
对吗?亲爱的朋友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