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归零,为这出闹剧,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在2014年时,我关注到了P2P网贷,那虽然不是最热闹的时候,但是自从2007年开始,P2P已经发展了几年,引起的注意越来越多。那时,我是绝对没想到最后竟是这样的结局。
尽管P2P的大名已家喻户晓,还是先来简单介绍一下。P2P的全称是“Peer to Peer”,可以理解成点到点。P2P网贷,就是通过网络实现的点到点贷款,这其中的一个个点,一般就是一个个人。贷款,换个说法,就是借钱嘛。
人与人之间借钱,自古就有,日常生活中也很正常。搬到了网络上,加了花样,摇身一变,就变成了P2P网贷。只是,怎么就搞出了这么大动静,雪球越滚越大,弄出了这么大问题?
平时大家借钱,大多是亲戚朋友,亲戚嘛大多互相之间知根知底;朋友嘛,即使没了解的那么深入,大多也是熟人,基本信息知道的差不离。对于不熟的人,很少有人愿意借很多钱,更不要说把大半辈子的辛苦积蓄借给别人。
但在网络上,问题就来了,首先,你并不能面对面接触了解对方。平台或许会提供一系列的信息,但这些数字和代码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甚至是否真的有一个人存在,都是一个问题。
如果对方有意造假、平台不尽职调查,甚至有些平台自身造假,我们作为普通人很难核实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当然如果你是大牛,或许可以成功的从中精挑细选、控制风险、赚一些钱,也可以略过这些简单的介绍。)
这就是P2P网贷的风险,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信用风险,还有很多运营、技术、甚至道德层面的风险。
P2P网贷很多都是信用贷款,即没有抵押物,钱能不能收回来、什么时候收回来,全看对方的还款能力和意愿,这就是信用风险。
现实生活中借钱,也不一定能收回来,但大多数人都是要么愿意信任对方,要么抱着有可能钱回不来的觉悟,但看在大家交情的份上量力而行。即使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也不一定要列出一个清单、一溜数字,但你实际上可能已经下意识的考虑了对方的信用、和你借钱的风险。
所以,信用风险其实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私下借钱时。
而生活中借钱时考虑的依据,是基于现实中的交往互动。比起网络上看不见的对象,尤其是缺乏管理的网贷平台提供的信息来说,可靠多了。
我们普通人很难分辨出网上经过精心编辑的信息真假,或者核实这些信息需要太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这时,如果要相信借钱者的资料真实有效,首先要信任平台。如果连平台都不靠谱,谈何信用贷款。
然而,高峰时期的网贷机构有将近5000家,这种模式的兴起远远快于监管和配套设施。这么多鱼龙混杂的平台,其中多少是真的想做平台,又多少是纯粹的庞氏骗局?
坐在电脑前,或正拿着手机的我们,缺乏监管保护的投资者,如何分辨?
即使是真的想做平台,又多少有能力有技术做好平台与相关的风险控制?
层层风险,环环相扣。
高利息、高回报这些字眼,又那么醒目,晃花了人们的眼。或许心中还抱有疑虑,真的有这么好的事吗?这么高的回报吗?身边人、网络上投资成功的例子,似乎是最好的回答。
网贷平台,有多少,把风险与收益并提?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会有吗?如果有,那每个人都会被砸中吗?砸下来的是馅饼,还是甜蜜蜜的诱饵呢?太难回答。
P2P网贷就用这高昂的利息、花哨的广告、诱人的宣传等,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资金。资本求利求快的本性,为这只猛兽添了翅膀,推着雪球越滚越大。作为平常的个人投资者,或者有些连投资都不太明白就被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洗脑的平常人,不明不白的被猛兽贪婪吞下。
网络贷款本身,不一定是剧毒。但是其借助网络的特性,信息真假难辨,放大了信用评估的难度,导致“信用贷款”在这里似乎成为一个悖论。
它插着资本的翅膀,乘风而起,带着数不清、道不明、也不明说的风险,越滚越大,直到砰的一声爆掉,留下一地鸡毛。
其实,这并不是一道无解的题。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比如网贷机构如果能对其分发、展示的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进行核实验证,对于借贷款规则明确,对于风险充分提醒,对于自身的资金池合理管理等等,是有潜力成为一个发挥信息流通作用、提高效率的中介平台。
甚至利用数据、模型、科技优势等,还可以做到某种程度的风险分散与控制。
好比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网贷机构的两头对接的是千千万万的个体,是可以分散风险。当然这里的风险分散,也是相对个体来说,系统性风险还是避免不了。毕竟来网贷机构借款的大多数人,难以从传统银行获得借款,信用风险普遍较高。如果要细说,恐怕可以展开好几篇文章都说不完。
总结概括来说,正规合格的网贷机构,本身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网贷的利率是大大高于银行利率的。虽然风险也相对更大,但想想日常生活中,亲友借钱,很少有向对方要高利息的吧。而有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借不到这样不要利息或者低利率的钱,又确实急需用钱并愿意为此支付高额利率,如果没有网贷,那只能找正宗的传统高利贷了。只要他们在将来能还得起利息和本金,这笔贷款是起帮助作用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理论上P2P网贷做得好,也可以提供一定的价值,但现实中,难的,是设好准入门槛和落实全面的监管体系,以及一系列的配套金融技术服务等等的落实。
热钱流动,2015和2016年开始,P2P网贷接连暴雷。劣币驱逐良币,这场轰轰烈烈的“金融创新”,走上了不归路。想要再纠正回来,比打破重建更难,不破不立,大概如此。大概也因为这样,最终P2P网贷最终被直接清零。
当然,P2P网贷现在是没有了,花呗借呗等产品,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人借钱的需求。而想投资或投机,愿意承担风险来换取高回报的人们,仍有其他选择。
不过,就算对蚂蚁金服这样的大机构,现在也算警钟不断。
金融创新,自然是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但无秩序无监管的创新,很可能变成一只巨兽。就如P2P网贷落幕后留下的这一地鸡毛,巨额坏账,将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恢复,也只有时间,可以告诉我们最终的结果。
感谢阅读。原创不易,如果可以,请点个赞支持一下吧~也欢迎关注、留言、讨论或建议~
如果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转自Xixi杂谈”。谢谢。
作者:Xixi,个人公众号【Xixi杂谈】,欢迎来微信公众号关注我,将有更多内容和干货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