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讲授的新课内容为: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中的单元起始课,学生从观察恐龙模型开始,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意识到有多种比较方法,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也有可能不同。
在课程导入中,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恐龙入手,展示教材上图片里的5个恐龙,让学生比较大小。在没有老师提示时,一部分学生可以利用恐龙身高的高矮来比较,高的就大,矮的就小。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恐龙离我们的距离远近来比较,离得近的就大,离得近的就小。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其他同学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有学生认为离得远的不一定就小,比如图上的,1号和2号恐龙是属于同一种类型,2号虽然离得远,但是如果走近了看可能比1号还大。这点我很惊喜,说明学生逐步培养起了倾听的好习惯,在听别人发言时也在认真思考。我想,这样的课堂氛围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根据导入学生已经了解了可以从高矮和长短这两个方面来比较大小,关于教参上提到的“比赛的公平性”我没有刻意的单独拿出来讲,而是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两只恐龙要比高矮,我把一只放得高一些,一只放得矮一些,让学生观察这样的比较方法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学生可以说出这样比不正确,因为放得高的那只恐龙是因为它站得高,而不是它本身高,然后提出修改意见:要把两只恐龙得一样高再比高矮。老师再进行总结,比高矮的时候脚要放平,同理,比长短时头要对齐。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说,比长短时尾巴对齐也可以。很多时候学生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老师要善于发现并给他们机会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