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智联招聘两员工盗取该公司大量招聘简历出售的事件就占据了各大头条。虽然咱们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被售卖心照不宣,但是摊上智联招聘这个拥有大量简历的个人信息的平台,还是让人心惊,不少人担心,我的简历也被卖过了吧?
事情的大致内容是智联的某客户经理和客服人员,通过非法获取客户简历库用户名和密码,向外大批量私自非法兜售简历谋取暴利,据说涉及15余万份简历,每份简历以2至2.5元的价格售卖,事件发生后,两位当事人和购买简历信息的某公司人事经理一并归案受审(注意哦)。
据悉,该案审理的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明确,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将入罪。《解释》对公民个人信息的类型进行了区分,相应设置了50条、500条、5000条的入罪标准,侵犯数量达入罪标准10倍以上的,即属“情节特别严重”,可能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同时,6月1日生效的网络安全法,首次在法律层面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
事件一出,不少HR们在心里默默盘算着那些年在做的事情,不免冒出一头冷汗。
1.公司与某忧的年度招聘合同马上到期了,套餐里的简历还没用完呢,一块钱一条卖了吧,还能给公司收回点当初的年度会费。
2.公司与某忧的年度招聘合同马上到期了,套餐里的简历还没用完呢,多下载一些简历和别人交换吧,或上传到一些共享简历的平台去换取其他简历。(前年听闻某简历共享平台获得200万天使融资,当时心里还捣鼓,这也能获得融资?)
3.年度招聘会员太浪费,用不着,购买这些企业用不完的简历,一元钱一份,便宜多了。
不好意思,以上的这些行为都有可能触犯法律了。HR之间互相推荐下简历,这在业界确实不是什么大事,很多时候也能得到求职者的谅解,因为毕竟是为了自己企业招到合适的人,也给了求职者更多的机会,不是去谋取个人私利。但一旦量大了、目的变了,量变就会引起质变,具体参考前文第三段。
可是咱们简历资源有限啊,为了招聘任务达成,怎么样获得充足的简历至关重要。如何利用自己能掌握的有限的资源,达成招聘目标呢,以下几点思路供参考。
1.招聘信息更详尽具体,吸引有效的候选人。
有的企业在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简单寥寥几句话,没有给求职者足够详细的信息,收集到的简历的质量也会可想而知。如果详细的描述岗位的职责,任职的要求,待遇等,这样投递的简历的精确度也会提高许多,主动投递简历量不足的问题或有改善。
2.充分利用好招聘平台套餐的简历下载数。
目前几大招聘平台的年度会员都会推出不同组合的套餐,核心的三个要素就是广告位、职位发布数和简历下载数,不同组合价格不一样,你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套餐,简历下载数代表你在合同期内可以在招聘平台简历库可以下载简历的数量,少则数百,多则数千。
这个简历下载数可以多利用,特别是下载数比较少的时候,通过平台提供多个条件组合进行筛选,让每一份下载的简历都有价值,在被动接收投递简历外去挖掘和匹配岗位需求的人才,这叫主动出击。
3.建立企业自己的外部人才库。
通过各个平台各个渠道,收集了很多简历,这些简历基本上都下载到你的本地电脑,有心的HR会把这些简历管理起来,如今很多HR SaaS软件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即使是简单的excel也能满足需求,关键在于平时养成登记的习惯,做好人才的关键信息检索设置,坚持数年,你就会得到一份连行业猎头们都会垂涎三尺的人才库。
4.拓展获取外部简历的渠道。
违法获取简历的方法咱不能去触犯,有钱任性的企业也无需有此烦恼,所有的招聘平台全部搞个年度会员就可以轻松享有百万计简历库,招聘预算少(没钱的)主呢?其实也不难,前面说到,几大招聘平台都会有不同的套餐组合,你可以选择性价比最高,甚至选择季度这样的短期套餐,也可以实现分享到不同平台简历库,除了前程无忧、智联等传统招聘平台,还有一些地方的招聘网站,行业垂直招聘网站,针对性的做些选择,多一些渠道,简历的获取就多一条途径,候选人的范围就扩充了一分。
5.导流建立自己能掌控的渠道。
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就不再依赖于招聘平台了,典型的如在企业官网专门建立招聘栏目,求职者可以在网站招聘栏目通过页面应聘职位或上传简历,又比如微信招聘,在各大招聘信息的发布上,逐渐强调官网或官方微信招聘信息的及时性和权威性,明确表示官网是接受、筛选和安排面试的第一渠道,然后开发出相应的招聘功能,只要对企业感兴趣的候选人,都会第一时间到官网了解信息,了解职位需求信息,也会首选官网应征岗位,这时,你将摆脱简历平台的束缚。
即使简历的资源有限,咱也不能涉嫌犯法,智联简历盗卖事件给广大HR和猎头们敲了个警钟,其实即使是有限的简历资源,还是通过一些方法充分挖掘这些有限资源的价值,苦逼的HR,你还真没苦到要去犯法的那个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