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二学生,3·15这天来扒一扒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看法。欢迎朋友圈分享或转发,若要转发到微信公众号,请先私信我。谢谢。
当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网络时代信息的爆炸,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媒体,草根打假人,各路商业性质质监公司纷纷摩拳擦掌,曝光的各色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一次又一次的引起社会关注,全民恐慌。前有福喜过期肉,后有毒粉丝,黄金大米,不少砖家更是大放厥词,添油加醋,利用读者的信任博取眼球。
在这里,不得不强烈建议
拒绝盲目加强食品安全意识
逐步建立正确食品安全观念
2015年中国十大食品安全问题,“金箔入酒”,“僵尸肉”,“草莓乙草胺致癌”榜上有名。这些看起来引人侧目的标题,但细细探究却缺少有意义有说服力的数据。
以草莓乙草胺致癌为例:
每一百克草莓到底含有多少毫克的乙草胺?
多少乙草胺才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程度的危害?
这样带有数据的说法媒体报道里往往少之又少,如上图除一句“草莓中不能添加外”看不到一个有说服力的数据。
说这些,是想强调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色香味,营养保存,贮藏保鲜都功不可没。
媒体如果只以“xxx食品含有xxx,将导致xxx问题”的只看因果,不看含量和比例的模糊概念,用以偏概全和夺人眼球的标题去博发行量和转载量,虽然未必用心叵测,但很多时候造成的不良影响依旧让我们的社会隐隐作痛。
不可否认,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始作俑者是无良厂家,但媒体和群众的添油加醋,煽风点火有时也确实过分放大了很多质量问题,损害过一些食品人的生活乃至尊严。
这里,我想说: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全民监督,但更需要用数据“说话”,更需要有事实,有证据的有效监督!
为什么十年前,我们都爱吃精米细面,而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杂粮食品受人青睐?
任何商品的产生流行都是因为有消费需求。
但我们的消费需求并不一定是对的,并且往往被社会环境,个人情感所左右。
这两年,“自制食品”,“无添加食品”大受欢迎,仅前两年“酵素治百病”这样毫无科学依据的观念就深入人心。
很多人高估了食品添加剂,食品厂加工的危害的同时,又忽略了自制食品中的安全隐患。
以自制酵素为例,“水果洗净,去核切片,加入适量的糖,按糖:水=1:5的比例加入纯净水,密封,在18-25度放置5-7天,您就能获得一瓶美味营养安全卫生的酵素啦”
这样的制作简单易行,看起来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和实用功效。
可是
您考虑过你购买的食品部分腐败吗?
有没有想过制作的酵素微生物含量超标?
您能区别出糖酸比不合适时导致的发酵失败吗?
笔者认为,美味健康的自制食品固然诱人,但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更不容小觑。制作食品时操作者有无戴手套,口罩;自制食品的保质期多久;自制食品的人有无一定的食品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是潜在问题。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安全的食品,只有利大于弊的食物。我们要正视市场上存在的食品问题,但更要增强生活常识:市面上正规销售的食品绝大部分是经过质监部门检验并且可以随时抽样调查,有明确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的。
对工业化食品有信心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的是食品安全常识,“全麦面包是浅褐色,颜色并不很深” “正常茶叶泡出来有很多悬浮物,而非澄清” “馒头蒸出来带有一点黄色,而非很白”······
3·15这一天,除了口诛笔伐黑心厂家,消费者还应加强食品安全常识。
消费者的安全常识越正确,对商品的诉求越理智,合理,符合自然要求,才能越从根本上减少部分厂家为了迎合广大消费者所添加的不必要添加剂。
前段时间,有人爆出“头发酿酱油”等骇人听闻的事件,事实与否,我没有调查,不好妄下断论。
不过换个角度讲,头发中含有的氨基酸,如果可以通过更加科学安全有效的方式提取和分离,在未来通过产品的系统研发后为什么不可以被食用?
2013年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公布,世界上8.42亿人无法获得身体健康所需的足够粮食。
无独有偶,在我们某些食品嗤之以鼻,全民讨伐的时候,转基因食品所提高的土地利用率,增加的产量已经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今天,前有媒体轰轰烈烈地报道,后有朋友圈“这类食品千万不能吃的”铺天盖地转发,再往后是柴静说雾霾,小崔调查转基因的公众事件,群众的眼里,心里充斥了太多的末日情绪。
我敬重柴静,崔永元他们环境保护,为公众安全所付出的所有努力,可是,无论是食品行业还是其他所有,我们都再也不可能活到“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的境地。
对未来,勇往直前,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唯一的使命和出路。
小的时候,我们在教科书里背“袁隆平所研发出的杂交水稻救活了多少人”的伟大功绩,现在,袁隆平老先生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同样值得我们敬重学习。
袁隆平认为:“研究要积极,应用需慎重”。转基因作物现在还不知道是不是安全,因此不能大规模推广。不知道是否安全怎么办?就要做实验确认。因此他鼓励年轻人做自愿者来进行生育影响的实验(总结自上面第二篇文章)。言下之意,如果实验结果说明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那么就可以大规模推广。这正是袁隆平与很多反转人士的重要区别,后者认为应该禁止(而非检验)转基因,或者认为这种检验应该持续几代、十几代。
他说:“我愿意吃转基因食品,来亲自做这个实验,但是问题是我已经没有生育能力了,转基因对性能力和遗传性的影响是需要实验证明的,如果有年轻人自愿做实验,吃转基因食品在两年以上,不影响生育和下一代的健康,那才安全。”
谈食品,袁老先生先生的一句“研究要积极,应用须谨慎”值得深思。
未来,还希望我们能慢慢转变思维方式,用更开放的心态去开发,接纳更高产,高效,推动世界发展的食品。
微博大V萧秋水的一段话我十分喜欢,放在手机里常常拿出来阅读思考:
“不懂就学,错了就认,不打肿脸充胖子,不被无良媒体和营销号误导,不被轻易煽动情绪,别人有反智的自由,但自己别上套。尊重知识,相信科学,讲究数据和证据,挖掘事实,追求智慧,相信真正的专家,这是我所理解和奉行的爱智求真。”
这段话放在当今这个鱼龙混杂的食品市场同样适用。
对百姓,对媒体,对厂家,整个社会应拒绝盲目加强的食品安全意识,百姓要逐步建立正确食品安全观念。
最后说一句
请对中国食品有点信心,
毕竟我们还得好好吃饭,
毕竟,除了抱怨,打假,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让这个世界温暖一点点。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