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上映的时候我没去看,有朋友去看了告诉我说,影片时间长,汤唯演得不错。后来忙于其他的事情,也就忘记了看这部片子。实际上,很惭愧的是,对于萧红,我并不怎么了解,只知道她是民国女作家,代表作有《呼兰河传》。《黄金时代》上映之后,网络上的反响褒贬不一,于是想要了解这位作家。
当然,我是通过读书走近萧红的。
《呼兰河传》并不长,淡淡的语言,平平静静的讲述了在呼兰河这个小地方发生的种种事情。和很多大起大落的小说相比,萧红的风格是有些与众不同的。而我理解的呼兰河,是一个荒凉、愚昧又自由的地方。说它荒凉,是因为作者不止一次的渲染过呼兰河的环境,送神归山的鼓声,大神二神的歌声,以及“我”的家,无一不显示出呼兰河的荒凉,她在作品中提到自己家里人少地方大,显得空空落落,除了有祖父陪伴,很少提到其他的家人,只是寥寥几笔带过,她和父母没有太多情感。说它愚昧,是因为这里的人们都过着相对闭塞的生活,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疼痛的治疗,大多要寄托于神力,对讲迷信场面的描写,让人觉得荒唐又可怜,这个地方的大神除了会治病,还能把附在人身上的鬼魂抓住。说它自由,是因为这里的人与动物都忙着各自的生死,甚至一朵花草也在自由的生长,想开花便开花,想不开花便不开花,想长成什么样就长成什么样,在童年的萧红眼中,这片土地无疑是自由的。当然小说并不是一味的描写环境,有那么几个人的故事,让人对呼兰河这个地方更加印象深刻。
十二岁的童养媳被婆婆虐待毒打发了疯,说着梦话要回家,却被家人当做鬼附身一般的用尽各种方法去治他得病,什么法子都用上了,她就是不见好,最后花很多钱请来得道大神,把她放进滚烫的开水中“洗澡”,洗了三次,她终于不闹了,过了几天,她掉光了头发,死了。
人过中年的有二叔,孤苦一人,经常跟老厨子吵架,要么吵得不可开交,要么索性打一架。过后还是平平静静的过着日子,有二叔有偷东西的毛病,这毛病人尽皆知,于是家里丢了东西,都要赖給有二叔,后来,人们以为他要上吊,却没死成,再后来,人们以为他要跳井,也没跳。以至于人们把有二叔的死当成了笑话来讲。当然最后他还是死了,像他自己所说,他死后连个给他打灵头幡,往坟头上填土的人都没有。
磨坊的冯歪嘴,算是这些人里顶幸运的一个了,娶了漂亮媳妇,生了娃,只可惜,媳妇产下第二个孩子之后死去,丢下两个孩子,剩下他一个人拉扯着,过着辛苦艰难的生活,只是,他不知道人们都是用怎样绝望的眼光去看他,他不知道他自己的生活走到了一个艰难的境地,依然觉得,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他过着安宁的生活,挺好。
在我看来,这些人都是那么的孤独而痛苦。然而,萧红像一个旁观者,几乎不带任何感情的把这些事情讲给读者听,我想,可能是因为,她是作品中唯一不那么孤独的人,因为作品讲述的是她童年时期的故事,小说里的萧红,是童年的萧红,是不谙世事的萧红,也是有着祖父陪伴的萧红。
祖父和她算不得相依为命,因为她还有其他的家庭成员,但只有祖父是真心爱她愿意陪她的,在萧红的童年里,祖父是最亲的人。在呼兰河,她和祖父像是置身事外的观众一般,看着周围每天都在发生着的,那些悲惨的,荒唐的,可怕的或者是生离死别的事。
我觉得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的独特视角,她让童年的自己诉说着这些事,在我们看来,那些充满了悲剧色彩的故事,在作品中的“我”眼中,只是那么发生了,像看了一场热闹,那些人的痛苦与悲伤,在她和祖父口中,都没有表现出来,祖父不说是因为祖父历尽沧桑已经年迈,她自己不说,是因为童年的萧红是怎么也看不懂那些苦与悲,因而,也不觉得痛。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成年之后的我们之所以忧愁阴郁,大概是,看明白了太多事的缘故。
那么萧红为何这样写,一定要提到她写呼兰河传的时期,这个时候的萧红专心写作,用写作来忘却一些事,因为此时的她,已经是经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且别说疼爱她的祖父离去多年,就是她后来遇到的那个她原以为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爱人萧军,也离开了她,
萧红和萧军一见倾心,萧军被她的倔强热情和才气所吸引,两个人在文艺思想方面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当时的她怀着孕,而孩子的父亲在她即将临产的时候不辞而别,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离开,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对这样一个女人,萧军没有嫌弃,反而细心呵护,他们离开家乡漂泊在外,大有相依为命之感,她们一起创作,一起去拜访鲁迅先生,一起参加文学革命活动,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是两个人很有创作灵感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她们互相成就,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所以,在萧红经历人生第一次低谷期的时候,是萧军给了她希望,也给了她一生中最割舍不下的爱情。
爱情是她的信仰。萧军是她的信仰。
然而事实总是很残酷,当一个女人把爱情当做信仰的时候,悲剧注定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最终,萧军忘了初心,背叛了她。
萧红回到自己最初的寂寞中,也曾万念俱灰过,因为逃避,她去日本住了一段时间,但这样的逃避丝毫没有减轻她的痛苦,在彻底和萧军分开后,她也再度结婚,端木蕻良的出现,给了她微薄的希望,给他第二次婚姻,端木是善良的男人,他能接受当时绝望中的萧红,包容她,陪伴她,爱护她,给她一个家。但我想,对于萧红来讲,她的热情和青春恐怕已经付之一炬,无法再重来了。她永远不能像爱萧军那样去爱其他的男人了。
有人说,寂寞是萧红一生心境的关键词。
只有写作,只有这样寂寞的方式才能治疗她的寂寞。
于是,她带着自己伤痕累累的心去寻找她失去已久的家园——呼兰河。
这也就是我理解的呼兰河,是萧红心灵归宿的原因,她用自己童年的视角去回忆一些事情,那些事情在幼年的萧红看来,是无忧无虑童年的点缀,像看热闹一样看着别人的故事,有祖父陪伴的童年,即使那些悲惨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自己身边,她也并不觉得悲惨。比起她灰暗的生活境况,童年的自己,真是太幸福。
那些故事充满了她童年的记忆,而成年之后的她,尝尽苦涩和寂寞,漂泊在外,孤苦一人,回忆童年,回忆呼兰河,也是她苦涩人生的一点幸事了吧。
所以,呼兰河是萧红的故乡,也是她的精神家园,虽然那里充满着苦难的,惨烈的,甚至丑陋的记忆,但对于萧红来讲,在呼兰河的岁月,是最没有忧愁的岁月,那十几年的时光,是最快乐的时光。呼兰河的记忆伴随着她走过人生中的最后时期,那是她心中的安慰。祖父、萧军,端木,甚至她笔下可怜的童养媳,有二叔,冯歪嘴,还有整个她想忘记也忘记不了的呼兰河,就这样在萧红的记忆中变成永恒的存在。
有人说萧红用一颗包容的心接纳了一切的不美好,而我却觉得,在萧红的人生尽头,呼兰河包容了她,让她在无枝可依的时候找到了归宿。
掩卷长叹,心中压抑难受,我感叹女人的命运,感叹女人的不易与坚强,也感叹上天给了女人软肋,却吝啬于给她们一副铠甲。我不知道说些什么,就以这杂乱无章没有头绪的读后感表达我对萧红的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