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热爱游戏,不管是魔兽世界、还是王者荣耀、甚至是连连看,我们总有别人无法理解的兴趣。但追究其本质,我们都是一类人。
游戏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相信有不少现实中的弱者(有人喜欢管它叫loser),都曾经有沉迷游戏的阶段。在游戏的世界里称王称霸,用复杂的游戏操作和丰富的游戏知识和经验跟周围的人隔离开来。让我们内心的世界变得充实、自信,优越。
我绝不想抹黑沉迷游戏的人,毕竟中国的电子竞技行业已经发达到了可以创造千万富翁的地步。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游戏只能是暂时逃离现实世界的麻醉剂而已。
我们常说,装B是一种生理需求。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存在感,希望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就像当年的电影《十二怒汉》,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人还有被认可的需求,这种需求甚至强大到可以让对方不惜牺牲掉一个人陌生人的生命也要在法庭上撒谎的地步。为什么学校门口的保安总是会毫不讲情面的把你拒之门外,尽管他可能知道你是老师或学生。为什么权力的扩大,总是伴随着权力的滥用?
我们没有必要批评这种自古以来的生理需求,但游戏真不是唯一的手段。
沉迷游戏的原理是什么?
心理学上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即时反馈”,简单的说就是,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时,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反馈越快越正面,我们就越能将它持续下去,如果这件事情没有反馈,也就是比较无聊,我们就很难有持续的动力。
像《俄罗斯方块》《连连看》《贪吃蛇》《flyppyBird》这种非常简单的小游戏,之所以能风靡全球,其中就是因为这个原理,它们给出的正面的即时反馈速度太快了,人们便容易上瘾。
而今天的DOTA、王者荣耀等游戏,已经把反馈机制设计的五花八门。速度进一步加快,一个大招,伴随着华丽的特效,瞬间干掉一个敌人。这种快感是你看了一个小时的管理学书籍没有办法体会的。
甚至就连成人用品,大家也在想尽各种办法提升反馈的机制。例如将充气娃娃变成有声音的,带振动的,能变换姿势的,我想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来有一天会变成能聊天谈感情的。届时恐怕单身人士会变得更多了。。。。
曾经在知乎上见过这样一条神回复,甚是经典。
所以,人们到底有多害怕无聊呢?
弗吉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 ,大多数人并不喜欢独立思考,当他们无事可做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焦虑。相比什么都不做的无聊,人们更喜欢去做点什么,哪怕是伤害自己的事情。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实验要求参与者独自待在房间里6-15分钟,全程必须坐在椅子上,并且保持清醒。对照组的被试独自待在小房间里,可以选择看看书、听听音乐、看看照片等不需要与外部沟通的娱乐活动。如果你被分入实验组,那么恭喜了:实验组里——什么都没有!在没有笔没有纸没有手机没有任何娱乐设施的情况下,唯一的“娱乐方式”便是思考。有的房间里甚至都没有钟表,被试需要自己估算时间。
首批被试为413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性211名,女性162名,未做具体说明的则有40名。在事后报告中,他们大部分都说独处思考的时间并不愉悦,而且“很难集中精力思考”。会这样觉得的也并不只有年轻人。研究人员随后调查了61名18 -79岁的参与者,结果与对在校大学生做的实验并无差异。年纪大的人同样不喜欢独处思考。事后调查也显示,智能手机的使用习惯对结果同样没有显著影响。
也许是实验室的环境让人不自在,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让被试在自己的家里完成实验。在收集到的169个有效数据中,“我们发现,实验组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参与者承认他们在家里偷偷地开小差了,比如听听音乐四处走走。”本文的通讯作者蒂莫西·威尔逊(Timothy D. Wilson)指出,“不管在家还是在实验室,人们都不乐意独处思考。”,“我们尝试了各种干预方式,例如让被试想象自己有超能力、去海边度假等有趣的话题,期望可以帮助他们更加享受思考过程。但是遗憾的是,这些都并没有奏效。”莱因哈德告诉果壳网,“不过根据事后报告,思考社交活动和未来生活的人拥有更愉快的体验。社会关系对幸福感至关重要,所以在脑海中建立虚拟社会联系的人似乎更喜欢思考一点。”
既然和无事可做相比,人们更喜欢做点什么,那么,他们会为了找点事干而选择做不愉快的事情吗?在后续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新的实验:在实验开始前,参与者会体验到一定强度的电击。电击强度使参与者表示宁愿付钱也不愿被电。在此前提下,参与者再次被关进小房间。这一次,除了思考之外,他们起码有了一点别的选择——电自己。结果发现,在独处思考的时间里,45名参与者中,有27名会主动选择自我电击。电击自己的人中男性居多,占男性总数的67%,女性参与者中只有25%会这样做。研究人员推测,产生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也许是男性比女性更寻求“感觉”。
67%的男性和25%女性受试者在独处思考实验中会选择不止一次地电击自己。而在实验前他们在体验过这种点击之后还信誓旦旦地说宁愿花钱也不愿被电
替代游戏的手段是什么?
那就是自己来发明反馈机制,比如你想学做饭,却迟迟没有行动力,拖延至今,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来设计反馈机制:
例如:每天背一道菜谱,由别人来检查背诵情况,背过了进行口头或物质奖励。
例如:请大厨来帮自己一起做饭,吃饭的人集体夸你的手艺不错,虽然更多是大厨的功劳。
例如:买上最好的厨房用具,使用最好的调味品,让别人每天来你家蹭饭。
例如:每天跟家人各做一道菜,比赛谁做的更好吃(前提是对方必须经常输给你,可以是故意的)
这些,都可以增加我们的反馈机制和速度,从而让我们更有动力持续。尽管有些方法必须要得到别人的配合,但不管怎样,只要反馈是存在的,就会有效果。
当然,终极解决办法就是参加厨师培训班,在那里,会有专业人士设计很多的反馈机制,来促使你把这项技能掌握。
我们之所以说学习很苦,其实有两大原因:
第一,学了很久不见成效,当然也可能是你不会运用,这方面请参考我之前的文章《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第二,所有的反馈都是负面的,别人比你学的快,比你学的好,经常受到批评,考试成绩很烂,题目做不出来,听不懂老师讲课等等
但仔细想想这些问题并不是那么难以解决,所以了解了反馈机制的原理,至少,以后我们不会把游戏当成唯一自我实现的手段了。